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片段1:师:就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你觉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生:我找到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师:谢谢你,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剖”吗?(生小声地交流)其实啊,暑假里我们吃哪种水果的时候,用这个字?(停顿)一刀下去,是啊,一刀下去,一分——生:两半。师: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生:大口子。师:好的。其他同学呢?你有什么准备?(到另一方向)你来说。生:我是找到这句话:船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9年秋季,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被换为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教材编者理由是<"诺曼底"号遇难记>文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篇目重复.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取材于1870年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的真实事件,"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3.
"诺曼底"号邮轮意味着悲壮,"诺曼底"号的哈尔威船长代表着坚毅与责任,大明老师的课堂则带人走进悲情,走进感动,走进震撼.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十段中写道:"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析: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体验式教学以强化学生的体验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为出发点,以具体、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为教学目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1870年“诺曼底号”邮船在夜航中与“玛丽号”货船相撞的事。在两船相撞后的危急关头,“诺曼底号”邮船的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从容指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成功撤离了全部人员,自己却和轮船一同沉入大海。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这条航线。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了“诺曼底”  相似文献   

10.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的是从南安普敦到格林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哈尔威船长以他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有序地指挥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对《船长》中哈尔威人物形象的误读:将"人"神化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后,"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积极组织自救,在成功组织其他60人逃生后,自己以身殉职的事迹。近期,笔者观摩了《船长》一课的公开教学,对于执教教师对哈尔威人物形象的分析,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船长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相似文献   

13.
《“诺曼底”号遇难记》叙述了诺曼底号在大雾弥漫的海上航行时遭遇撞击,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果断组织船员和乘客有序逃生,而自己却随船沉入深渊壮烈牺牲的故事。它歌颂了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机智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4.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15.
《“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写的是“诺曼底”号在航行中遭遇不测,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营救,最后自己同船一起沉入深海。在探究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发言赞扬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突然  相似文献   

16.
【案例】《船长》一课的教学:师:"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09,(6):4-8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霸王”行动正式启动。在从挪威到西班牙漫长的海岸线上,盟军为何选择在诺曼底登陆呢?在诺曼底登陆是盟军首脑们经过缜密研究和精心选择的结果。为确保登陆成功,美英军事首脑们认为选择的登陆地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登陆部队必须能得到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的掩护。二是航程距离应尽量缩短,以便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后续部队。三是附近要有大港口。符合上述三个条件者,只有法国的加莱和诺曼底两个地方。加莱地区最大的优点是海面较…  相似文献   

19.
1944年6月6日,战争史上最庞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法国诺曼底海滩展开。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中法西斯的灭亡。“D日”这个军事用语从此固定在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相似文献   

20.
教苏教版七年级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文中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的危机时刻表现出镇定自若、公而忘私的精神,无不表示敬服,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最终的选择——与“诺曼底”号同沉大海的做法,却有颇多疑义。首先,活着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根据小说来看,海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