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古今对汉语意思的理解有差异,学生在翻译古文时常常是"谈虎色变",感到枯燥、头痛,提不起兴趣。而"咬文嚼字"又是古文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始得西山宴游记》《李将军列传》《六国论》这三篇文章入手,对"咬文嚼字"具体展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咬嚼字”常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于讽刺那些死抠字句、不领会精神实质以及喜欢卖弄自己学问的人。但是,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情感最丰富、内函最深刻、句法最灵活、声调最美妙的语言之一。它的词汇丰富多彩,表现力强,既能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描绘得生动逼真,又能把深刻细致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需要我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开设《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时,讲到韩信的“暗度陈仓”,于是,在投影中显示了“暗渡陈仓”。课后,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指出:应该是“暗度陈仓”。可是,我是查阅了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汉语成语字典》,确实是“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趣味的课堂环境。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均有巨大帮助。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钻研文本,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咬文嚼字"式的课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进而起到内化学习内容的作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5.
<正> 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通常很重视对教材中一些诸如"胚囊与囊胚"极核与极体"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等一类相近词的区分与辨析,而对另外一些在教材中可能没有出现,但在练习题中却经常出现的诸如"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n 次复制与第 n 次复制"一  相似文献   

6.
胡适晚年,翻书读文,谈笑闲聊,最喜欢“咬文嚼字”,说其成癖,当不为过。胡颂平《胡话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一书,记录甚多,几乎俯拾皆是。一代大学者认真学问,可见一斑。胡适多次谈到文章的“通”与“不通”,认为做文章“先要把句子做通”,“通就是通达”。他常常指出古人诗文中的不通。苏轼的词《临江仙》有“家童鼻息已雷鸣”一句,胡适说:“儿童是没有鼻息的,就是有鼻息,也决不可用雷鸣二字。这就是说得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7.
灿灿 《华章》2011,(9):52-52
“马路”是专供马走的路吗?现在的各种词典上都把“马路”解释为古代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这属于望文生义,并没有理解“马路”之“马”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对高职和中专学生来说,阅读教材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咬文嚼字”是有效方法之一。有人认为文科的特点是咬文嚼字,而理科就是运用概念和公式解题,其实是一种误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文字叙述是人们多年从实践中总结加工,经过多次修改确定下来的。不咬文嚼字就品不出味道,不咬文嚼字就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  相似文献   

9.
走进窦老师的课堂,语文味的咬文嚼字随处可见,每一处更可见窦老师巧妙的设计,那都是匠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咬文嚼字》,许多师生可能还沉浸在“推”和“敲”选哪个字好的深长思考中。朱先生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贾岛当时显然知道,但为什么还是难以取舍呢?而韩愈这位文苑巨擘炼字高手经过长考,为他这一“用字的难处”作了一个取舍,并得到普遍认同。可是韩愈是怎么想的文章却不接着直接解说清楚,是不是朱先生也弄不清贾岛无法确定哪个字好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11.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两次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了两场较大的业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观摩的公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联系实际说出感受。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只有少部分教师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于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钱观念入手 ,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笔者认为 ,为市民写心 ,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 ,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 ,这是“二拍”对文学史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借用丰富的实例、敏锐的感受和细致的分析启示我们: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应该“随处留心玩索”“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深获教益之余,也想做一点文字推敲的尝试,尝试之一便是对《咬文嚼字》中“推敲”的再推敲。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语言的运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3次印刷)第6单元专题讲解了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现象,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病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教材对歧义的类型和歧义的消除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但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几处例子的诠释和辨析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指出来和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有三种方法:浏览、精读、略读。精读又叫细读,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咬文嚼字。二、把握语境。三、领悟“韵外之致”。其中“咬文嚼字”的能力是把握文学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命伦理学研究者的视角,对"三生教育"的高层目标和积极意义进行了阐释,认为"三生教育"以促进幸福为高层目标,应进入幸福研究的行列,并把有意义的成果引入课堂。同时本文还提出,促进幸福有赖于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灿灿 《华章》2011,(10):53-53
有一些词,人人脱口而出,但对它们的了解只是似懂非懂,比如,“感冒”是指生病了吗?“马桶”为何踉马相关?有一些词。流传千百年,却渐渐失去了其本来面目.比如,“傻瓜”究竟是个什么瓜……这些人们常见常用的词语,看似简单,一旦追溯其本源。往往能发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是一种长期运用后出管理奇效的利刃,近年来在各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受到的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究职业院中的学生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学校所在院校推行的五常化管理模式,来谈一下这种管理所起到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东 《现代语文》2006,(5):71-72
一 “整体把握”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在标准中多次出现。综观几处具体的表述,可以发现,它的涵义并不一致,而是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指整体直觉的文章把握方式,也就是不通过逻辑的层层推导,而是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一般认为,相对于印欧语系而言,汉语言是一种模糊的,有着极大自由和随意性的艺术语言,它长于暗示、隐喻,善于表达朦胧隐蔽的感觉、体验和情感;汉语的修辞崇尚“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追求以有限的文字包孕具有生长因素的深广意蕴;汉语意义的确定,需要在整个题旨情境的映衬下,靠语感和领悟来把握。因而,中国传统的文章解读,重整体感受和直觉体悟,这是汉语言的特点和中国人思维特征所决定的特有的解读方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来解读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世界上表现力最强的语言,也是唯一的意音文字,因造字法的独特,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的形声字,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教师要教会学生字斟句酌、咬文嚼字、深入品味的方法,不但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探究,更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汉语的精彩。这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