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言 一九八一年九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中学生物学教材改革座谈会,研究、修改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按照新的中学教学计划规定:三三制高中三年级和三二制高中二年级都设有生物课,每周二课时。这就是说,在上述中学中高中生物课都设置在毕业班。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是按30课时编写的。由于课时过少,有些应该讲授的内容,因安排不上而空缺了,因此显得知识面很狭窄,例如,关于  相似文献   

2.
1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及状况11 学生实验在教材中的比例偏小从大纲安排的课时看,初中物理总授课164课时,其中105课时为讲授课时间,乡土教材与平时机动课为40课时,学生实验课为19课时,学生实验课与讲授课时之比小于1∶5。学生实验课时若按4个学期分配,每学期就不足5课时,这样的数量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每学期的学生实验数安排到7~8个,与讲授课时之比接近为1∶35才较为合适。12 学生实验中不同类型实验之比有必要进行调整物理教材中安排的19个学生实验,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观察…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试验能力生物学可是一门试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试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试验能力。新教材在减少内容、压缩篇幅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验内容。教材安排学生实验38个、演示实验18个、观察4项,与旧教材相比,平均每课时增加0.46个实验观察内容。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大规模地进行了中学理科教育课程的改革 ,相继编写出以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为宗旨的中学理科教材。英国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因而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注重以探究为特色 ,以学生为本。1 揭示探究过程英国教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 ,注重介绍科学史和科学探究过程 ,使学生在了解科研过程的同时学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教材在组织编排上 ,往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精选生物学史中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范例 ,介绍科学家的完整探究过程 ,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  相似文献   

5.
<正>一、两种版本教材关于内容编排的比较笔者从两个教材版本在认识方程内容的编排上进行具体比较分析发现两个版本均把认识方程的学习安排在四年级,充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都安排7个内容。但不同的是,旧版安排的课时数为10课时,新版改为8课时。新北师大版在学完《字母表示数》后多了一节《等量关系》。旧北师大版学习等式的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虽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法非常简单,但理解其算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2课时教学这部分内容:第1课时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采用猜想、验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把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分数除以分数中来,并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81页,其中有一个学生实验四“硫酸亚铁的制备”。教材中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只安排了一课时的时间,如果按照实验用书上所提供的方法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在一个课时内看到大量晶体的析出。  相似文献   

8.
DNA的结构和功能是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是中学的生物学中反映近代生物学新成就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如何上好这一课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来看本课的教学目的 新编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遗传的物质基础分四课时讲,其中DNA的结构和复制安排在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9.
<正>一、单元教材分析横向对比7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的编排都是按照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改写以及求近似数的顺序。在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都聚焦“十万”的认识:人教版借助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强调10个一万是十万;浙教版通过数人民币来构建10个一万是十万;北师大版通过小方块来构建个十百千万的过程,以形的支撑建立量感;青岛版专门安排了一节“十万是多少”的探究课,渗透十万的大小。不同教材在选材上虽有不同,但都聚焦“十万”这一计数单位的认识,渗透量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学生物学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多、课时少、经费紧张等问题,研究设计出一个生物学综合实验——用一只牛蛙进行多个实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实验动物的浪费,省时省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