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国战争期间,由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黄兴领导的欧事研究会及地方势力派组成了反袁势力。在反袁斗争中,该势力面临着军资军械严重匮乏的困境,不得不向日本政府借款购械。反袁势力向日本政府借款购械,既表现出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政治图谋,又体现了反袁势力为挽救国家危亡所做出的努力。反袁势力与日本政府"借款购械"实则是一种挽救国家危亡的救国行为。  相似文献   

2.
“革命党”的同盟会改组为“政党”的国民党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 ,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国民党是“二次革命”前后领导反袁斗争的唯一革命政党 ,它维系了一代革命志士不致流散 ,其斗争教育和唤醒了人们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也给后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黄兴和蔡锷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相识相知。嗣后,黄兴在领导东南沿海反清武装斗争时,蔡锷配合默契,暗中予以支持。武昌首义后,两人此呼彼应,黄兴领导的阳夏之战刚刚开场,蔡锷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旗开得胜。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同盟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在反袁护国战争中,黄兴流寓美国,幕后策划反袁斗争方略;蔡锷则在云南前线亲自领导护国战争,彻底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黄兴和蔡锷在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大斗争中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他们彼此之间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  相似文献   

4.
1912年4月至1913年3月,孙中山在许多公开场合表示了对袁世凯的推崇,在诸多事件中作出了拥袁的姿态。对此,史学界有两种看法: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最后导致革命党人的退却;孙中山对袁世凯既抱有幻想又有斗争。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孙中山对袁的策略,笔者想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中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是说的“积极参加”。而多数教科书和辅导资料重复以前的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和发动了护国运动,有的表述则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6.
列宁曾经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中国近代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人民群众进行的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斗争造就了孙中山这样的伟大人物;而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创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和民主革命的理论体系,培养了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能力,也锤炼了作为领袖人物的个人素质。然而,孙中山领袖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两湖志士为推举孙中山作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8.
白朗起义军在陇南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横征暴敛,摧残民气,较清朝为尤甚。”中国人民重新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继续为保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而斗争外,在大江南北,反袁斗争如火如荼。白朗起义即是此时反袁斗争中发生在河南的一次规模最大、为时最久的农民起义。长期以来,对白朗起义的看法分歧很大。本文拟就白朗起义军在甘肃陇南的活动作一简述,并对白朗起义的性质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白朗起义发生在河南决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这篇课文系孙中山所作。毛泽东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他都建有“丰功伟绩”。还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0.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晚年自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斗争,是江西九江辛亥起义的主要策划者。民国初建,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协助孙中山立法建制,为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做出贡献。后来,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护法运动。从1932年1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至病逝,  相似文献   

11.
1913年3月,“刺宋”事件发生后,革命党内出现武力讨袁与和平解决的意见分歧,孙中山力主讨袁,赣都李烈钧态度坚决,积极拥护孙中山主张,于7月12日率先在湖口发动起义,史称“二次革命”.本文在查阅梳理大量民国史料基础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李烈钧率先发动“二次革命”的原因,即李本人坚定的革命意志、江西的“半独立”状态、革命党人的反袁方略与南方的局势变化.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13.
窃国大盗袁世凯取代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后,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到北京,其独裁面目日益暴露.竟于民国二年,即1913年2月,国会开会前夕,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于上海.4月,又非法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二千五百万英镑,并以国家的盐税、海关税及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央税为担保.以此为发动内战的军费,消灭南方的革命力量.在此紧急关头,孙中山从日本归国,力主武装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未能及时发动.6月,袁世凯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反对借款,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在他先发制人的压力下,李烈钧于7月12日首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其后,江苏、广东、上海、安徽、福建、湖南相继起兵,并宣布独立.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被称为“二次革命”的反袁战争.  相似文献   

14.
白朗起事是辛亥革命后反袁斗争的重要事件之一。白朗军自1912年春天开始到1914年8月止,历时二年多,它与北洋军阀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五省,自称“公民讨贼军”,颁发了声讨袁世凯的文告,拟订“打富济贫”的口号。1913年4月曾攻克禹县,进军鄂、豫边境,配合了孙中山二次革命讨袁之役。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讨袁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亲手缔造的“中华民国”的大地上,因无法立足而蹈海东渡。在日本,他回溯革命历程,检讨革命失败的原因,又重振革命精神,于1914年7月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党纲明确规定:“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三民主义变成了二民主义,民族主义旗帜被收卷起来了。但到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时,民族主义旗帜又重新展开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对孙中山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对孙中山的继承与超越主要体现在在农民观上,毛泽东的"农民革命动力论”继承并超越了孙中山的"农民斗争基础论”;在土地问题上,毛泽东丰张开展土地斗争,继承并超越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杈”、"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种超越,是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无产阶级的领导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清廷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萨镇冰等在日本订制。永丰舰舰长62.1米,宽8.9米,吃水深2.4米,排水量780吨,动力13.50匹,舰速13.5海里。武备为主副炮8门。1913年永丰舰建成时,清王朝已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该舰开赴上海,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 一、“中山舰”与孙中山领导之“护法战争”  相似文献   

18.
本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听同备课组一位教师讲高中选修内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材说:“尽管孙中山也有种种缺点,但是,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该教师就从孙中山先生的“种种缺点”讲起。其中有令我感到震惊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 听同备课组的一位教师上《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因为教材该课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尽管孙中山也有种种缺点,但是,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就从孙中山先生的“种种缺点”讲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