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以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伴随着现代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世界开始面临着现代化的巨大挑战:核武器竞赛,种族冲突,毒品泛滥,失业率上升等等。这使得一部分人对于现代化进步的观念和未来的信念发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动摇。正是对于这些现代文明中复杂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为后现代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种思潮反映在教育界。  相似文献   

4.
黄忠敬 《早期教育》2004,(7):U004-U004
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课程。课程与其说是“跑道”,不如说是“在跑道上跑”的过程,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经验的结构在社会中对知识进行不断重组与建构,它强调的是跑的过程以及个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验,强调奔跑者通过理解和对话寻找意义和发现意义的活动。这样,课程被看作为一个动态的创造性过程,此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动态的而又开放的、灵活的、情境性的、时间性的并与现实相联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计划,不仅是由一系列材料所组成的静态文本,不仅是文…  相似文献   

5.
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洛克等一批后现代主义课程学家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汲取养料,合理运用后现代理念对课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布洛克批判了现代课程的线性、预定性,控制性本质,认为课程的功能在于带领学生离开机构的、单调的、预先设定的、清晰可见的路线,而进入“迷途”,转向自己身份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学习的基本内容等都要在活动过程中生成,因而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教师也不能坐等别人把合适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等送到手中.而是要主动承担起课程开发的任务。教师必须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尤其要学会课程具体目标的设计和学习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云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3-105,109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促进了各个理论领域的变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在分析现代范式的基础上,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形成了他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框架。与现有的课程理论相比,后现代课程观有五个特征: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差异性;合作与交流;鼓励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强调平等关系。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课程实践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前课程编制的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端于化、建筑、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本宗旨在于重塑现代性,自利奥塔《后现代主义下的知识状况》(1984)一发表后,后现代思想以其多元性、开放性、多样性、差异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复杂性等逐渐渗入到人与社会科学领域,并对心理与教育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关于课程及课程编制的新的见解与主张。在多尔(Doll)、舒伯特(Schubert)、斯拉特里(Slattery)等一些后现代主义那里都能见到。  相似文献   

9.
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与后现代主义并蒂而生、相互影响。中学信息技术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多元化与差异化的课程目标体系,组织与编排建构性与境域性的课程内容,注重阐释与交往的教学实施,进行发展性与模糊性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课程观与德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往往会推动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研究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物理学革命”即是如此,它提出的非平衡态、非线性、耗散、混沌、自组织等理念不仅改造了物理学,更催生了哲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随之,社会科学各领域也纷纷向后现代转型,课程领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陈红 《文教资料》2007,(25):187-188
课程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内涵: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也有了新的特征:开放性、不确定性、内在自发性等等。在这样的课程观下,幼儿园里的师幼关系,也呈现出了诸如平等、对话、理解这些老生常谈的新特点。而要想使师幼关系具有这些特性,就要尽力保证幼儿学会选择具体的运行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谏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雏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与传统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生成性、生态性、境域性以及多元性。这一变化对于我们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程观向现代课程观的转变.体现出从学科结构理论向社会改革理论的走向.从知识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演变.形成学科结构、社会改革、学生发展三大理论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课程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为解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当前职业人文课程逻辑脉络及课程理念、课程实施,会发现目前职业人文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只有树立新型职业人文课程观,拓展职业人文教育理论话语,才能实现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自觉转向。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文化领域涌现的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课程目标观是在解构和超越现代主义封闭的、稳定的框架中的开放的、动态的目标观。文章提出建构后现代生成性、表现性的课程目标,还在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课程目标中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尝试对后现代课程目标观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课程观对高校心理辅导课程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具体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赵成蓉 《出国与就业》2011,(22):122-123
后现代课程观发端于哲学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作为深入研究和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内涵,及其为后现代课程观探索提供的理论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