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具有素朴缜密、清新隽永的独特艺术风格,长期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精彩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niǎo)娜(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上.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文章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清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完这篇文章,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面前: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诗、情、画高度和谐地统一,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在序孙福熙《山野掇拾》的文章里称:“他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其实,他自己的某些写景散文也具有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赏析刘青《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先生192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作品是从他要去观赏满月下的荷塘景色写起的。作者深夜去荷塘赏月,是要在一个幽静...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完这篇文章 ,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面前 :溶溶月色 ,田田荷叶 ,亭亭荷花。诗、情、画高度和谐地统一 ,读之如品美酒 ,愈品愈觉浓香醇郁 ,让人陶醉其中。《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 ,其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我们赏析这篇文章 ,也主要赏析它的“三美”。《荷塘月色》的语言是美的 ,美得醉人心脾 ,摄人心魄———那是一种有别于清秀淡雅的美 ,那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浓烈的美 ,是活脱脱的一个浓妆艳抹而又恰到好处的贵妇人。作者以他那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优美,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值得大家好好阅读、认真体会。下面我简要地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特点,不对地方可商榷。第一,开篇交代清楚,明了。文章开头寥寥几笔,交代了时间——秋始夏余;人物——我;地点——荷塘边,这就完成了一般的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一首走中国风的抒情作品,它一改凤凰传奇过去的草原风格、豪迈风情,改走温柔抒情路线.意境纯净,曲调婉转,情韵悠悠.借助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琵琶、笛子等的编曲方式,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其诗一样的歌词、优美感人的意境和演唱艺术及音乐处理艺术等方面探析了它“美”的本质.创造性地分析了它流行的原因,为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提供深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选入高二册语文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杰作。虽经四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她依然散发着艺术的芳香,闪烁着美的光彩。犹如咀嚼橄榄,愈嚼愈有味,愈读愈觉美。语言美,结构美,人情美,作家笔下的自然景物更美,或幽美,或优美,或阴柔美,或阳刚美,无不惹人回味,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2.
一《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向来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不愧是一篇典范性的抒情文章。它的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正确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景中之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写景来表情的呢?笔者想抓住行文的线索来谈一谈。二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游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漫步路上——荷塘观赏——目击四周——回到家中。另一条暗线是,隐匿于景物文字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散文艺苑中的奇葩。在文中,作者以艺术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本文从几方面分析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旨,历来众说不一.一说当时先生与其妻的关系不融洽,并举出文中诸如"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等例来证明妻对自己的不闻不顾,二人琴瑟难调,视同陌路,先生内心沉闷,借夜游荷塘排遣难宁的心绪.一说先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意欲寻找一幽僻之地对月遣怀,并有当时的佐证材料.一说先生曲高和寡,知音难觅,面对荷塘,抒发一曲幽微难明的无奈感喟.还有一说,先生在上海和北京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洞悉蒋介石在全国的暴行,他自然不会视若无睹、泰然处之,所以内心"颇不宁静".  相似文献   

15.
<正>《荷塘月色》是近代散文名家朱自清的名作,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影响了几代人。近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以荷塘为对象的散文不多,颜元叔先生的《荷塘风起》也是难得的佳作,两篇文章都以荷塘的描写对象,两位作者行文风格迥异,虽然存在着时空的距离,但是海峡两岸的同根文化又让两位作者具有相同的情感诉求,值得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的研究。一、选取荷塘作为表达意象荷花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汉乐府中就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长  相似文献   

16.
德国翻译家莱斯提出翻译类型学理论,指出: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首要因素.文章运用她的这个理论来分析、欣赏朱纯深先生所翻译的<荷塘月色>.原文是一篇运用叠音词等诸多修辞手段的经典散文,朱先生的译文也采用各种手段再现了原文的种种美感.本研究证明,莱斯的类型学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的二七年七月,朱自清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以真切的主观感受显示了同代人的内心图景,折射了动荡严酷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一种沉郁顿挫、悲怆激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的二七年七月,朱自清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以真切的主观感受显示了同代人的内心图景,折射了动荡严酷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一种沉郁顿挫、悲怆激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王静 《衡水师专学报》1999,1(1):112-113
本就朱自清的优秀散《绿》《荷塘月色》的写景特点谈一些粗浅的体会。章着重分析了作个人经历、道德修养及时代特色对景语的影响限制,具体赏析两篇散不同的语言特点、景物风格及表现出的作的不同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绿>、<荷塘月色>的情感表现法各有千秋:色彩浓丽明亮,情调明朗奔放;色彩素淡朦胧,情调隐曲含蓄;精巧构思;静与不静;酣畅淋漓的文字体现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心境,各具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