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京派散文从滥觞、生成、鼎盛到变异、式微,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流变过程.从1920年代末<语丝>分化期的初露端倪到1940年代中后期的变异、式微,凸显出了四代三期发展脉络:周作人是第一代的代表,其散文为外向的"美文"期.不过他不是文学史意义上京派散文的中坚作家,但却形成了京派的"魂",对新进作家影响很大;沈从文和何其芳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的代表,其散文为内向、独立的纯"美文"期.新进作家特别注重散文的艺术独创性,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努力向着纯艺术散文迈进;汪曾祺为第四代的代表,他延续和发展了京派散文,对当下散文创作也有着极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京派散文的流变整体风格由趣味趋向艺术的纯正,并且,散文作为一种"真我"文体,它更直接透明地显示出京派文人的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2.
师陀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师陀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师陀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3.
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京派刊物的文人精神和文化品格与京派散文思想具有一致性,纯文学刊物的理想和刊物独特的文化特征,丰富和整合了京派散文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使京派散文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散文文体尽可能地表现作者情理的奥妙,沈从文、李广田、梁遇春等为代表的京派散文作家非常重视"观察点"的多元运用,突破了传统散文全知全能的单一视角。京派散文文体的成熟,其独特"观察点"的运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中,京派散文的理论贡献一直未受到重视。其虽属零敲碎打,散漫无章,但却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生长性和可阐释空间。京派作家对纯艺术散文创作的自觉与独立、创作原则、以及散文本体性的审美规范、鉴赏批评论等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观点,超越前贤,烛照当下甚至未来。  相似文献   

6.
以都会生活与都会情感作为中心表现的现代都会散文在中国的发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且有着别于诗歌、小说等文体的别异形态。五四之前,集中于宋、元、明、清及民初,随着时代与商业等的发展,中国古典散文首先实现了自应用文体到趣味文体、由远在的乡村旷野到切近的都会景观与都会情感的转变。1920年代末以至194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已经具有了现代工商城市的面貌,也因此出现了散文创作的超拔与尖新,宣告了真正现代都会散文在中国的登场,体现了都会散文作为一种城市散文与生活散文的成熟。但乡土中国所产生的现代都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现代都会散文一直以来只是众多散文之一种,而且算不上强大的一脉,且时有着视角的分散等复杂的表现,但它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坛别一道虹光。  相似文献   

7.
宋初散文的创作经历了几次发展变化:先是盛行晚唐五代卑陋萎弱的文风;继之以柳开等人为代表的"复兴古学"的仕子之文;再变为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瑰奇精巧"的馆阁之文;最后演变成拙涩古奥的时文。宋初散文的创作成就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整个宋代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北宋中叶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9.
女性“新散文”在文体形式与精神向度上与传统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出现了自觉的对话性,塑造出一个更具有现代意识与反叛精神的叙述者主体形象,同时还将新时期后小说和诗歌领域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于散文中,为散文创作拓展出更大的空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门艺术,各种艺术活动之间存在通感。历史教学艺术因其艺术特性与散文文学艺术创作特点主要有着四个方面的通感。散文创作式历史教学法就是教学通感运用于历史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1.
林非有着20世纪散文理论家和散文家的双重身份,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他都有着巨大的成就,对他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进行分析,对于把握散文发展的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林非的创作理论为基石,分析其作品,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时期党争活动频繁、激烈,朱熹作为南宋道学党魁,其毕生亦深陷党争旋涡之中,党争活动对其散文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从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可见南宋衰世之中党争乱局的激烈复杂;二是在"以文为器"的散文创作观念下,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服务于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三是朱熹在不同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受其心境影响,有着不同的书写内容和情感基调;四是可从其党争与散文创作中见其多层次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风格多样性有一个重要源泉,那就是各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各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孕育出了各有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表达语态,从而使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地方文化最成熟的代表,便是代表了北京的京派文化和代表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即如此篇来说,便有京派文化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东有着悠久而荣耀的散文传统,是散文创作与研究的重镇。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文学艺术教育和研究见长的院校,建校七十多年来,培养了王景科、刘烨园、蒋新、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张清华、李一鸣等二十多名优秀的学者型作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学院派“散文创作现象”。本文以刘烨园、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为中心,考察山东师范大学散文创作的美学意蕴,为地域散文研究增加新的视角和材料。研究发现,山东师范大学作家们的散文创作,在呈现出鲜明的学院派传统、多元的审美趣味、创作技艺的先锋姿态等美学意蕴的同时,内嵌着浓厚的齐鲁文化精神传统,是当代散文创作领域内别具特色的一面“人文旗帜”。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散文作为电视与文学的联姻,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发掘潜力.但是,电视散文艺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有声语言的固定风格,音乐的创作与配置的不足,电视散文文本创作的不足等.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实现电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李祁是元遗民重要代表,其散文创作文体多样,数量丰富。他的散文继承《风》、《骚》传统,反映人心世道,同情民生疾苦,抒写自己忠于旧朝的儒家君臣大义观念。李祁的散文真挚感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成为元末丧乱时代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散文话语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话语系统。以个人的视角对外在世界进行观照是五四散文独特的散文视角,直抒胸臆、对意象的描摹和对意境的创造是五四散文的艺术手法,自由流淌的结构方式是它组织材料时共同的特征,具有简单味和苦涩味语言是五四散文的语言特色。五四散文特有话语方式已经影响了整个现当代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9.
澳门散文论     
澳门散文可概括为一是以林中英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并有着女性气质突出的共同风格,这种风格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也有明显的局限,二是穆欣欣和凌钝的作品,以其传统笔法和对传统的消解显示了其鲜明个性和创作潜质。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风格多样性有一个重要源泉,那就是各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各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孕育出了各有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表达语态,从而使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地方文化最成熟的代表,便是代表了北京的京派文化和代表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即如此篇来说,便有京派文化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