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并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对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生物产品、能源等多个账户对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5.8903hm2增长到2010年的12.501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6.7385hm2增长到2010年的16.4547hm2。生态盈余由2001年的0.8482hm2增长到2010年的3,9532hm2。说明池州市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且生态盈余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池州市处于相对可持续的发展之中。但从分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看,池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池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等。  相似文献   

2.
滨海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可持续性旅游又成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将滨海城市的可持续性旅游融入教学,讲师培养具有与时俱进思维学生的有效手段.将可持续性融入旅游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做出榜样,借助专业课程对学生培养可持续性意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为可持续性旅游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方法.中部地区生态足迹超出生态承载力近6倍,严重的生态赤字折射出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量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缺乏可持续性.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版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核算方法对中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的适用性,并更准确展现近年福建省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NFA核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5—2011年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适度调整的新版NFA核算方法可以运用于我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有关漳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的结论是:2005—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4238gha持续快速增长至2.1854gha,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8823g11a轻微增长为0.9003gha,生态赤字由-0.5415gIla持续快速增加到-1.2851gha;未来人均生态足迹将继续增长,预计于2013年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均生态承栽力可能小幅下降,生态赤字势必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5.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关键在于人的自觉自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为此 ,高校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追求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推动大学生哲学思辩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 ,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取向祝青山一、引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是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全新的发展理论,是对7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发展的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即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科数学是高等院校文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有些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可持续性发展是世界提倡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改善文科生的数学思想,实现大学文科数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分析其必要性、培养要求及培养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精神的培养方式和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发挥进入职场后的核心竞争优势,确保自身能够以最理想的方式就业。  相似文献   

9.
芒福德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城市学家。芒福德的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我省、特别是我市正在进行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通过对芒福德城市生态规划思想与邢台市十二五规划进行对比研究,提出邢台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20,(3):18-22
通过探讨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贫困现状,分析反贫困进展,发现城市贫困治理在贫困识别、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政府财政能力和沉陷区治理与环境问题四个方面面临着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贫困瞄准机制,制定资源型城市贫困标准;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提升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加强沉陷区治理,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加强与非资源型城市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与稳定发展,以期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已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但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思维在中国却尚处在萌芽的状态,中国许多品牌的灿烂和辉煌也常常只是昙花一现,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伴随其成长,品牌故事是促进品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皖江城市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生态足迹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生态压力指数,对皖江城市带目前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其人均生态足迹是人均生态供给的近1.8倍,表明其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生态经济呈较强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虚拟水、水足迹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态需水理论可以测算和分析西部城市西安市的水足迹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主要食品的虚拟水消费量呈出口状态,其中以粮食和奶类为主;西安市的虚拟水总量中以食品消费和城市生态需水所占份额最大,2007年分别占到60.63%和17.32%;相对于西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西安市的水足迹呈现赤字状态,2007年的水赤字为38.29亿m3,因此西安市需要从区域外输入水资源承载力,并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可持续研究的复杂性,对城市环境进行可持续性评估.以海绵城市为例,基于集成的GIS和能值方法进行了案例评估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作物、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源产品、进出口、废旧产品和自然系统增加的能值是可持续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农业作物为主要贡献者,占总能值的48.9%;城市生活垃圾对最终的结果有着较大影响.地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温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GDP足迹和发展能力等.结果表明:温州市2002年生态赤字为1.7807公顷/人,人均生态足迹超出生态承载力的6.4倍,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GDP足迹和发展能力分别为0.2291、1.4428公顷/10^4元和0.4719,各项指标均差于杭州.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合肥市为例,测算了其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合肥市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城市建设中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规范;总体出现了生态赤字,发展与生态不协调,人口压力过大。基于测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合肥市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认识离不开经济学的深刻分析,但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学分析必须要重新审视目前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要素:自然资本存量保持在现有或高出现有的水平之上是可持续性转变的最小条件;为了达到世代间的公平,我们需要某种与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有关的可持续性原则;生态产权分布的冲突分析产生了政治生态学;改革传统的经济度量方法才能更好地处理环境和资源实体的价值问题;环境变化的 Kuznet.曲线揭示出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学分析的确使我们认识到发展不是从工业化和大众消费的直线过程,而是社会、经济和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暴露出减贫成果不可持续等风险,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问题成为新阶段减贫工作的核心。文章在界定生计可持续性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研究思路,从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设计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可行路径,并借助X省F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剖析了各类型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成效。研究发现:为构筑长效减贫机制,必须重视对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建设;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提升路径可解构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路径的实施具有差异化特性,实施成效显著且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