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 送客楚山孤④。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⑤ 。注 :①芙蓉楼 :原名西北楼 ,唐时改称芙蓉楼 ,遗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辛渐 ,作者的友人。②吴 :镇江一带古时属吴地。③平明 :清晨。④楚山 :辛渐去洛阳应经淮南地区 ,淮南古时属楚地。楚山即指江对岸的山。⑤冰心 :像冰一样明洁的心 ,喻心地光明磊落。玉壶 :喻品德的洁白无瑕。【新读】这是一首送别诗 ,艺术构思新颖 ,诗人的个性也很鲜明。从诗中看 ,送别是在清晨 ,但首句却从昨夜写起。秋雨连江 ,寒冷萧瑟 ,整个吴地被笼罩在一片凄寂之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在唐代诗名很盛,以“缜密而思清”著称,被誉为“诗家夫子”。他擅长七言绝句,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他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中,绝句占了一半;而送别又是他七绝诗中的一个主要题材,八十余首七绝诗中,送别诗又几乎占了一半。而《芙蓉楼送辛渐》又是他送别诗中的上品,因此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这首短诗不象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单纯地抒写送别时的伤感和凄凉,而是借送别来申述自己的志趣,表明自己不改初衷,坚贞顽强的情怀。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二首之一,我觉得课本注释中有不妥之处,特申拙见如下: 一、第178页注释⑦说:“[吴]指镇江一带的地方。下一句中的‘楚’也指的是这一带”。这是含混不确的,会影响对诗意的正确理解。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洲丹阳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可知芙蓉楼应在古丹阳西北角。丹阳即今江苏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紧南  相似文献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江苏镇江的芙蓉楼赠别辛渐去洛阳的诗,是唐代传诵一时的名作。  相似文献   

6.
7.
[原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似文献   

8.
《芙蓉楼送辛渐》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昌龄,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年不可确知。他自云家境“久于贫贱”。开元十五年(727年)中进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前人推崇之至。但“自古才命两相妨”,诗人在政治道路上却一生坷坎,两次被贬,再历遐荒。就在两次贬谪的中间,大约开元末、天宝初,他曾受任为江宁丞。“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送韦十二兵曹》)。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感伤的。在一个秋天的雨夜,诗人登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送友人辛渐回洛阳。寒雨萧萧,大江夜流,饮酒送别,直到天色渐明。离意别绪,他乡宦情,一齐涌上心头。诗人援笔成篇,写下了传诵千秋的七绝名作《芙蓉楼送辛渐》(选人初中语文第二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相似文献   

10.
<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是七言绝句,代表作以边塞诗为主,如《从军行》《出塞》等。  相似文献   

11.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情别愁,古今皆有,而久别后的重逢,则更使人别具一番心境与感慨。离别,重逢,这“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歌德语)《芙蓉楼送辛渐》,系盛唐擅长七绝的“诗家夫子”王昌龄晚年之作。诗人一生坎坷,“屡见贬斥”,彼时又因“不矜细行”,由江宁丞贬为潭阳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这首诗是他从贬所赶入江苏,在镇江城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时所写。《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飘泊西南”期间留下的最后一首绝唱,写于同阔别四十余载的挚友李龟年偶逢之时。两首诗都捕捉住短暂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将挚深的感情浓缩后抒发出来,产生了摄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两首诗都选入初中第二册的同一课教材。教学中,不妨选取这同一诗体、却反映了不同情境的两首抒情诗让学生对照来读,由“情”入手,在意境的品味和抒情方式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古典抒情诗歌的特色。两首诗字锤句炼,都凝聚着深切凄恻的情感,但表达上又都避直避露,只是通过瞬间场景的描绘,由情及景,景为情用,做到了形象含蓄,意在其中。《芙蓉楼送辛渐》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景语亦作情语。凄凄寒雨、茫茫夜色笼盖着冷漠的江面,从正面点染出凄侧的离情别意。“平明送客楚山孤”,友人远去,举目茫然,唯有苍凉的山峰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会发现文中有多处矛盾不可解,柳宗元纠结复杂的心绪流淌在字里行间.文章以沈德潜对柳宗元的评价“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为抓手,从三方面探究文本的矛盾之处:小石潭“美”与“僻”的矛盾;游鱼“有”与“无”的矛盾;柳宗元“乐”与“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中的一首诗。"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八首诗和两首词,包括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我个人认为教材编者选择这些诗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是想对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某一类诗词(主要是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基于以上理解,我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主要分成两  相似文献   

14.
常捷 《教学随笔》2011,(5):30-30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春宫怨》,一作《春宫曲》,是王昌龄一首很有名的宫怨诗。全诗以汉喻唐,避直就曲,含蓄而不失晦涩,宛转而不失其深刻。  相似文献   

15.
论文深入探讨了《采薇》一诗的情感基调与意境,揭示全诗表现了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并对诗歌的表现技巧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唐诗中都暗含大量的隐喻,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概念对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及其译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同时为鉴赏唐诗中的隐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顾况,约生于730年,卒于806年。字逋翁,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市)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初为韩州节度使判官,德  相似文献   

18.
小马 《初中生》2013,(20):55-59
导言樋口一叶(1872-1896):日本女小说家,生于东京一下级官吏家庭。尽管从事文学创作不到5年,樋口一叶却留下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等中、短篇小说杰作,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2004年,她的头像被印在5000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是日本第一位肖像被印在纸币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唐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擅长借物抒情。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认知的基础,将其引入唐诗翻译研究能为唐诗英译开辟新的视角。本文将以唐诗《芙蓉楼送辛渐》的两个译本为例,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认知与图式建构,以进一步利用意象图式进行唐诗英译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诗经·卫风·氓》塑造了一个蕴涵着中国文化意味的弃妇,她的怨而不怒正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相吻合,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弃妇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