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德育长期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德育过分关注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德育的个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强烈,他们的思想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取向,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彰显德育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发展、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个体资源(本)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基础,社会标准选择倾向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依据,社会匹配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匹配机制, 确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标准选择倾向,制定满足社会个体追求占有资本和社会匹配的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现代化是以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为主体的发展过程,个体主体在现代化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西方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这种个体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是有差异的。中国以往的现代化虽然也是个体主体参与的结果,但是,这种现代化是整体性的运动,它的出发点是改变落后局面,而不是发展个体。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容易抹煞个体的存在价值,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主体生成的历史运动。  相似文献   

4.
主体哲学问题的研究要深化到个体主体层次。个体主体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个体主体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的研究要遵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现代个人主体的确立,首先需要"科学认知活动"、"伦理活动"、"审美艺术活动"诸价值领域的"分化","分化"结果使个体得以进驻自足、自洽的各领域内部,以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免受"一体化"之力的侵扰。在此现代社会转型要求的前提下,王小波指出个体摆脱群体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赋予人物"逃"的策略来曲线救己。"逃"体现了"消极自由"的实质,目标在于使个体"免于他制他律"和"不受强权和暴力的干预",它吸纳了"自由"的"积极"含义,即"个体成为他自己的主人的愿望",因此,是一种有效的主体救赎策略。  相似文献   

6.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载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个体主体是基于"原子式探讨"的分析方式所形成的以个体为本位、以对物的单纯占有为目标的主体形式.类主体是对个体主体的辩证发展,它突破原子式分析的片面思维,把人看作在各种关系中和谐统一的类存在,它所成就的是真正自由、完整的人.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和危机要求主体由个体主体转向类主体.这种主体范式的转型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原子式探讨"到生态分析的转换;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从个体本位到类本位的转换;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从"单子式个体"到"完整的人"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裁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分化、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的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强烈地在自我认  相似文献   

10.
个体主体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主体具有深刻的结构内涵和复杂的结构层次,内在地囊括了个体心理结构、个体知识结构、个体实践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12.
论法人分支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分支机构是法人的组成部分 ,具有从属性、区域性、职能性三个特征。在我国民事立法中 ,应当赋予法人分支机构限定性民事主体资格。在民事活动中 ,一般情况下先由分支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当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承担时 ,再由所属法人补充责任。在民事诉讼中 ,法人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澄清有关法人分支机构的认识在立法和司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是人的理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最具优越性的所有权主体形式,然而,对于一个不享有充分产权的法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组织形式,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我国应尽快突破所有制局限,确立国有公司法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成人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生只有成人,才能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和现念。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现行法律规定入手,认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为一定范围内的“农民集体”,但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超法律限制,在现实层面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主体。对此,笔从法理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进而指出只有合理的并且得到了实施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最后,笔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建构,即按照法人治理模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予以重塑,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集体”法人资格,使之成为法人,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集中体现了教育是立国之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良好的人才开发和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叶甫盖妮·奥涅金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妮·奥涅金》(又译《欧根·奥涅金》)里塑造的文学典型。评论家一直把奥涅金定位为“多余人”,有人据此对奥涅金形象提出了一些否定性的解读。文章结合文本主要驳论了这一解读倾向,并提出用“边缘人”一词取代“多余人”以寻求更为客观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成才教育应立足于21世纪的时代基点,超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才观,确立“现代化意识”,开发“人才资源”,培养“五种素质”即专业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五种能力”即适应环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科学认知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要抓住管理工作的中心就必须用好人、管好人,管理者要在三个方面注意对自己下属的行为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独立、互为并列、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