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李国甘肃以佛教石窟众多、雕塑精美、壁画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而著称于世。据统计,省内共有大小石窟寺群五十余处,它们分布在河西走廊、陇东、陇南等地,石窟不仅数量多,而且跨越的时代长。其中,河西以敦煌莫高窟(包括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  相似文献   

3.
右窟艺术,就是佛教艺术。佛教从西汉末年开始由印度传入我国后,经历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艺术随之获得迅速发展。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石窟寺,也在全国许多地区相继兴建起来。甘肃自汉武帝建置河西四郡后,成为汉唐“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前哨。这为甘肃石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处于地方割据的政治局面,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们,大多信奉佛教。他们利用佛教来欺骗  相似文献   

4.
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庆阳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发展史和佛教东渐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 ,有必要对前不久召开的“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讨论要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6.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7.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有幸收藏了霍熙亮先生1961年执笔的<庆阳北石窟寺简介>、<庆阳寺沟石窟勘察记录>、<庆阳北石窟寺有关题名及石窟文字的首次抄录原稿>等三份调查材料,这是现存最早的北石窟寺调查记录.本文就这三份材料做了整理研究,指出了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区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地震危害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甘肃石窟文物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甘肃省主要石窟文物所在地区基本烈度和历史上所遭遇的地震影响,揭示了对甘肃境内的全国重点石窟文物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断层的特征,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和地震构造法对石窟寺的地震危害性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石窟未来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石窟文物保护和岩体抗震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12.
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广泛分布,至今,不但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三大名珠,而且在陇东地区,亦有泾川王母宫及南、北石窟寺等比较重要的遗存。一、泾川王母宫石窟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二里泾河与汭河交汇处的绝壁石岩上,今存一大窟,在《泾州志》中称为“大佛洞”。泾州自周、秦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达西北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东段靠近古都长安的重要站口,历代皆为边陲重镇。传说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在此地相会。当时的泾州一带,属于周王朝辖地边缘,居住着被称为“犬戎”的少数民族,所以,西王母很可能是当时西北地区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酋长。在古史传说中,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穆天子传》)。两汉时期,儒学与道教巫术原始神话传说相结合,把西王母尊为能致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9月 2 3~ 2 5日 ,甘肃敦煌学会、炳灵寺文物保护所主办了“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这是炳灵寺石窟第一次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在永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会议开得相当成功。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学者 60多人 ,提交论文 (或论文提要 ) 3 2篇。一、关于炳灵寺石窟研究历史及现状杜斗城、王亨通《五十年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王亨通《炳灵寺石窟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学术问题》 ,既是对半个世界以来炳灵寺石窟研究、保护的历史总结 ,又是对目前状况的客观分析 ,还提出了一些亟需完成的任务。二、关于…  相似文献   

15.
北魏晚期开凿的巩县石窟是我国伟大的佛教艺术瑰宝。文章以北魏巩县石窟寺的佛教文化背景为开端,以窟形与造像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四个不同中心柱窟的尺度、图像特征、造像风格等,描述和概括了此石窟寺洞窟造像与前后时代的关系与影响,分析了其重要的历史传承地位和内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韦正  马铭悦 《家教指南》2022,(5):97-110
对河西早期石窟与炳灵寺第169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第74、78窟关系的梳理表明,早期石窟在河西的传播并不一定由西到东,还应存在跳跃或迂回现象。长安佛教可能对炳灵寺和云冈石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长安与河西早期石窟一样可能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来源。长安佛教在北中国早期石窟史中的地位值得继续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17.
麦积山石窟崖阁建筑初探董广强佛教自东汉之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极力提倡,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全国各地处处建塔立寺,石窟寺的开凿也盛极一时,敦煌莫高窟、天水发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开于这一时期。而佛教在兴盛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凉州石窟,是我国早就见于史册记载的一座相当重要的石窟寺。在我国石窟发展乃至整个佛教艺术发展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自唐代以后,由于不再见于史册,尽管许多美术史家和佛教史家,在提到早期佛教艺术和佛教的发展与信仰时,总要按照原来的史料提上那么简短的几句,然而,它以后的情况如何?有无发展?是否存在?如果说  相似文献   

19.
北石窟寺,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地处甘肃东部的董志原西部覆钟山下,蒲茹两河交汇于寺前。这里属西峰市董志乡辖地。北石窟寺共有大小窟龛295个,造像2126躯。有关北石窟寺的详细资料,《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已有全面记述,这里不在赘言。本文仅就其创建背景和艺术风格,作一粗浅探讨。 一、创建背景 《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在《北石窟寺的创建》一节里的结论是:“北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宣武  相似文献   

20.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