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训练目标1.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语句”,包括了通常所说的句子,尤其包括了由几个有完整意思的相关“句子”组成的较大的语言单位。从语法上说,它可能是单句(含比较复杂意思的单句)、复句,也可能是句群、段落。为解说的方便,我们对涉及到的一个或多个“句子”,统称为“语句”。理解语句的意义,一般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搞清每一个句子,用了哪些词语,是怎样的语气,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二是要搞清几个意思连贯的句子,是如何拓展、又如何收束的,整体上表达了什么意思。语句的意思弄不明白,梳理、归纳就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都是句子或句群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除了个别特殊的段落,大多数段落都表达一个意思。我们能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那么读懂一篇文章就比较容易了。所以读懂一段话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功。怎样才算读懂一段话呢?要做到三个"清楚": 1.清楚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3.
小怡、小海拿着作文本找到范老师。小怡对范老师说:“昨天,我们班和六(2)班比赛踢足球。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个场面描写片断,您看,谁写得好。”小怡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正>【题解】有的同学感到写文章难,一难难在想到一个主题,三五百字就感到没什么可写的了,思路拓不开,字数写不够,内容不丰富;二难难在在一个意思、一个故事上用了许多笔墨,文章写得很长了,可老师还是说内容单调,说理不充分。我们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法来突破这个难题。【指津】所谓并列结构,就是安排几个段落,共同表达一个核心意旨,这几个段落所写的内容没有主次、先后之分,任意调整(有时需要相应  相似文献   

5.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6.
第五册一边读,一边想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第六册练习给课文分段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归纳段落大意—要真实。二要具体抓住课文上主要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四篇随笔,是周行同学读初一时写的。他以丰富的词汇、变化的句式、灵活的章法,表达了自己相当个性化的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对人的细致观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一个初一的学生为什么能写如此有特点的文字?《“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给了我们答案。范永泉老师用“写随笔”的方法,彻底解开了束缚学生心灵的“八股”绳索,从而挖掘出了埋藏在学生身上的写作潜力。这种方法抓住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打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范老师的改革看似简单,实则是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底蕴的。只要观念转变了,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多的是。我们相信深圳不止一个周行,各地的周行就更多了。希望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把你们那里的“周行”和“范老师”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李济海对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一天,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而且“这个词.“‘而且‘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指着写在黑板上的“而且“自问自答说,“‘而且‘就是进一步的意思.“说完,他在“而且“的后面画了一个破折号,把“进一步的意思“写在破折号的后面.训练有素、眼明手快的学生们立刻把它抄在本子上.接着,老师要求学生用“而且“造个句子.有一位学生造出了这样一个句子: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向前三步走,我们就而且、而且、再而且.……  相似文献   

9.
吴德军 《辅导员》2009,(17):32-32
低年级的作文学习,概括说来,一个“会说”,一个“会写”。“会说”指会说清楚话,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会写”则是把要说的话运用一些简单的题材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写好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在小学时老师就这样教导我们。”这教导很有道理,因为写文章与说话都是表达我们心头的意思。所以“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也有“话怎么说,文章怎么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小怡、小海拿着作文本,高兴地来到范老师办公室,一进门对范老师大声地说:“我们的作文都得了优,您看看好不好。”范老师看小怡写的作文《铅笔盒》,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想一想你做过哪些游戏,选择让你最高兴的一次游戏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写清楚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重点写一写游戏怎么有趣、好玩,比如发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有趣的事情等,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今天下午的游戏课,老师带我们到操场上做了一次有趣的“反口令”游戏。首先,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反口令”关键是一个“反”字,老师喊出一个口令,我们得做出相反的动作来。说着,老师带我们先来了个模拟试验。老师喊:“站起!”大伙儿一溜儿都很敏捷地蹲下。老师见了,笑着说:“行啊!…  相似文献   

13.
千里寻师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喜欢看作文,也喜欢写作文。但是老写不好。为此,妈妈四处奔走,为我寻找老师,这一找就是4年。今年妈妈在北京认识了一位好心的阿姨——白小木子的妈妈。在一次谈话中说到白小木子写的作文非常好,妈妈一听就问:“怎么培养的孩子呀?”阿姨说:“因为找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妈妈说:“能不能给我女儿也介绍一下。”阿姨说:“这个老师学生很多,年纪又大,身体又不好,可能比较困难。”妈妈说:“那就试试吧!”阿姨就陪着妈妈来到了范老师家,把我的情况介绍给老师,老师也为我们千里迢迢,跑至北京寻师的诚意感动了,说:  相似文献   

14.
写了《“减负”杂感》以后,感到言犹未尽,似乎还有一些话要说,于是就有了《再议“减负”》这篇东西。这里想重点议一议如何“减负”这个问题。我赞赏一住朋友的一种说法:“减负”不是四则运算。意思是清楚的,“减负”不是简单的加一点什么,减一点什么的问题。能不能这样说:“减负”的要旨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我们的学生。此话怎讲?实际上,负担重的本质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办代替得太多了。老师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  相似文献   

15.
吴凌燕 《师道》2014,(10):32-33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强调:“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里的“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乐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吴凌燕 《班主任》2014,(9):41-4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强调:“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里的“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乐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红嘴巴小鸟     
林爽的音乐老师去了美国。她给林爽来了封信,说林爽的耳朵很好。开始林爽没有明白,耳朵好是什么意思?是说耳朵长得好看吗?看到后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林爽才明白,老师是表扬她乐感好。林爽非常激动,马上就要给老师写回信。林爽写了一个钟头,这才把信写完。林爽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开始写地址。她拿着笔犹豫了一下,站起来,走到客厅。妈妈爸爸正在看电视新闻。林爽说:“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什么事?”林爽说:“是这样,往外国寄信,寄信人的地址要写在上面,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要写在下面。是不是?”“是啊。跟咱们中国正好相反,怎么啦?”爸…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语文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样一句话:“写作文,记得围绕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呢?简单说,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假如“我的老师很严格”这句话是一个段落里的中心句,那么你的这个段落就要围绕这一句来写,讲述老师如何严格,而不能写你爸爸长得如何帅。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七册在写的方面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如何抓好这个重点训练呢?我们的教学建议是:一、懂得写片段的意思从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的作文训练开始,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就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写片段,怎样写片段.我们以本组课文《黄继光》的第三段为例(课文7-11日然段)告诉学生,所谓写片段,指的是写文章的一部分.它可以不讲究开头、结尾、不求其完整,只要把想说的那一部为意思说清楚,或把作文训练中要求我们写的那部写清楚就行了.但是,写片段必须围绕一个意思去写.正如《黄继光》的第三段,是围绕“黄  相似文献   

20.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