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认识工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确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春妹 《时代教育》2010,(6):293-294
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和谐文化做支撑.  相似文献   

4.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执政理念,要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辩证地把握它的内涵、要求和各方面的关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目标更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要贯彻落实于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各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其次,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握和谐的相对性,坚持发展的阶段性,注重全局的协调性。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要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动力与平衡两种社会运行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理性思考促进社会和谐所面临的一些矛盾与问题,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整体系统;是一个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推动社会向着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经历多个发展阶段,而又反复循环乃至无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社会和谐是社会结构各个基本要素的矛盾运动的对比平衡、稳定、协调的一种状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过程.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和谐的有机统一,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我们应在总结经验,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逐步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矛盾。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与其他社会的矛盾在状态和表现上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制度范畴内的矛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在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举措。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教育事业,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探讨和谐社会的应然与实然,主要从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出发,分别阐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进行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两种和谐:社会内部的和谐和与外部的和谐;同时要理性对待和谐社会这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和谐社会的理论提出以来,学术理论界对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概念、内涵及其构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并取得了较多的共识;和谐社会理论还需要在和谐哲学与和谐思维、和谐世界、和谐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时期,即社会失调时期或社会“不和谐”时期。在形成这种“不和谐”社会局面的众多原因中,除了有诸多的直接原因外,还有其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协调”。因此,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就在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相协调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包括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是对立统一思维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并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分析,显现出中国现代性危机。从现有"风险社会"至应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科技和谐发展极具应对优势。科学发展观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于科学决策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凸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采取法治的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有关社会风险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风险的特点,提出防范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和谐作为一个极富辩证法的范畴,在中西思想史上有其发展的历程。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它的发展有其根本的动力,它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它自身的辩证性质,而这种辩证性质是基于对和谐的辩证认识的。当前,由于理论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诉求,中西方哲学的和谐思想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不断被发掘和应用。综合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现状,对和谐作辩证的理解,认识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不仅将从整体上推进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也将及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