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正在快速开展,对问题和策略的研究多从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分析等方面展开。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我国职业本科应跳出教育本身,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等方面出发,深入辨析区域技术人才需求、产业空间结构、职业教育基础及政府配套政策等要素的“非均衡”性,进而因地制宜地思考职业本科院校设置的综合策略,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以区域空间经济规律和区域教育结构为基准,开展国家整体和区域发展双重规划,提供具有区域适切性的资源和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2.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专业设置管理方针、政策的制订,专业目录及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区域专业设置的布局规划,专业设置的论证、审批、评估、监督、指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和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建立及完善等。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专业设置是学校工作的龙头,是影响学校招生、就业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学校能否较好地服务于社会,能否发展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陈至立部长指出:“要使高职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应及时地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政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冲突,区域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定位协调、利益协调和政策法规的协调.基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认识,本文构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均衡目标的政策协调机制,并针对现阶段在法律法规建设、区域经济管理机构设置、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设计以及政策协调工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建立专门的区域开发和管理机构、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实行多种形式的支持政策、建立规范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历经以服务国家工业建设为目标的调整重建、关注院校设置标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满足高等教育自身事业发展的外延式供给和体现内涵发展的分类设置标准建构四个发展阶段。从政策演变的动因逻辑来看,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是在寻求对外部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动适应和对内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校内涵发展需要的引领中逐步调适变迁的。未来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调适的应然选择如下:健全高校设置条例或规定,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调控的高校设置及布局体制;高校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高校设置政策实施的过程保障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监测评价制度;建立基于标准建设的高校分类设置管理框架,引导高校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一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机构一般也不可以为各州的学校规定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由各州自行决定。因此,各州承担了组织管理美国学校的主要职能,在美国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各州区域教育服务中心是在州内指派的行政区域(以县郡为单位划分),为中小学校和学区提供教育援助项目和教学服务的机构。其创立和发展是各州根据当地教育实际需求情况,由州立法机关批准设立的。州区域教育服务中心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全美有42个州拥有区域教育服务中心620所。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教育政策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婉娟  杨润勇 《教育科学》2003,19(6):1-3,34
区域教育政策正逐渐成为制约区域教育发展、影响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区域教育政策的内容、制定过程以及区域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本身都存在着大量问题,本文认为区域教育政策系统本身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现实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着与广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契合程度不高、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调整广东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对策是:政府应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实行对本科专业的差别宏观调控政策,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应奉行"基层化原则",尝试以学科群形成专业,打破以专业决定学科的培养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面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唐山市抢抓政策红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系统,为产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然而,唐山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结构过度超前、专业设置分散盲目、不能体现区域产业特色等问题,必须尽快强化政策意识、效益意识和区域意识,以区域发展战略为指向标,以建设优质专业群为抓手,以服务本地特色产业为落脚点,进行动态优化调整,才能确保与产业结构调整"同频共舞"。  相似文献   

9.
“巴”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在秦统一前后的行政机构辖制中被分解得颇为复杂。秦在巴地设置郡县有其现实因素、民族政策、军事意图等多方面原因,其所设置的巴地郡县在以后又发生了多次变迁,这些变迁与秦王朝的实际决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着与广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契合程度不高、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调整广东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对策是:政府应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实行对本科专业的差别宏观调控政策,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应奉行“基层化原则”,尝试以学科群形成专业,打破以专业决定学科的培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关系到政府、市场和高校本身。区域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可发挥连接三者的桥梁作用。培育"有用人才"是区域行业协会与产学联盟双方实现利益双赢的逻辑结点,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区域行业协会参与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的对接条件。区域行业协会在参与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有待自我优化以及政府通过法律、政策、机构等途径加以助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0版课程设置方案的现状,讨论了课程设置和相关政策要求的契合度,探讨了课程设置和服务区域对体育人才需求的适应性,进一步分析总结了课程设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课程设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结合各地区的教育、经济等发展状况,制定和实施教师培训区域支持政策,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确定区域支持政策后,要加强调研,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加强监督,使这一政策的落实得到最大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专业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温巧莲 《高教论坛》2013,(1):109-113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关联,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才集聚的晴雨表,高职专业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准确把握好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本文以贵港市为例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县级区域教育政策系统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的层级性决定了县级区域教育政策系统的客观存在,“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更要求我们在现实中重视区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问题。本文剖析了农村区域教育政策过程、政策制定与执行两个重点环节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区域教育政策系统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以及机构组织之间协调失当等因素是造成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也是联系紧密的。山东南山学院已经被审批为本科院校,但该校还有高职专业,从其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为专业设置提供依据,而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动力,并且在专业设置中尤其要注重现实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从专业设置、生源地、培训区域、就业区域4个方面分析了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研究表明: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尚不能满足本地发展需要、学生本地实践不足、本地生源的本地就业不足、产学研结合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其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测算宁波市2002-2021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结合宁波市2021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与规模、专业设置的集中度与聚集度以及对应重点产业的专业结构与规模情况,分析2021年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建“产学研创联盟”机构及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开发建设重点和新兴专业;紧密对接现代服务业,提升继续教育育人成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建地方院校的区域影响力拓展需要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背景,依据区域分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提高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切度;借助区域创新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确定产学研模式与路径走向的差异化特色;利用区域政策,抓住区域发展机遇,实现学科发展与行业产业对接,最终实现区域型高校对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