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公元前5世纪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实力雄厚的雅典却意外败北。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盟国的暴动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断了雅典的经济命脉;党争削弱了雅典的力量,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民主政体的弊端是导致雅典失败的又一重要因素。除上述内部原因外,导致雅典失败的还有外部因素,如波斯的干涉等。总之,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杜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06-108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大混战中,雅典与斯巴达采取了相同或相并的军事谋略,斯巴达利用雅典的内外矛盾和投靠波斯,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1):76-81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斯巴达在同盟国的煽动下,被迫出海抑制雅典的海外扩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后期,斯巴达当政者在与雅典的多次海上博弈中,已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认识到海洋对城邦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主动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升自身海上势力的举措。如力争与海上强国结盟、加强对海港的保护以及建立舰队等。最终斯巴达在羊河口海战中一举挫败了在海上称霸几十年的雅典,建立了短暂的海上帝国。  相似文献   

4.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大混战中,雅典与斯巴达采取了相同或相异的军事谋略,斯巴达利用雅典的内外矛盾和投靠波斯,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5.
欧燕飞 《文教资料》2011,(14):118-120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古希腊人把荣誉视为公民价值观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争所带来的荣誉——战争荣誉则是公民实现个人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获得公民权更为重要,对于雅典公民来说,没有什么荣誉比实现公民价值更为光耀。而处在古希腊的"战争年代"中,战争为古希腊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显著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雅典公民在民主政治制度下的战争荣誉观。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0):27-28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决定雅典发展方向与终极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而瘟疫在雅典爆发肆虐,使得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优势尽失并最终失败,雅典开始走向衰亡。本文探析瘟疫对雅典军队、个人、社会的影响,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决定雅典命运与发展方向的转折点,而瘟疫在雅典的爆发与流行使雅典同盟在战争前期处于下风,间接导致雅典的衰亡。探析这场瘟疫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程及其对雅典军队、社会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可以深化我们对瘟疫在雅典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力求避免与斯巴达军队进行陆上重装步兵间的决战,采用了伯里克利的陆上有限防守、海上正面进攻的策略,从而达到了扬长避短之效。雅典防守阿提卡的目的是通过防守以减轻或避免敌人对阿提卡的破坏,运用推前防守和边境作战等策略,利用阿提卡境内外客观存在的三道防线进行有限防守,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雅典城的安全。但是因为雅典整体防御意识的缺失、外交策略失误、陆军数量不足、过分看重海上进攻而轻视陆上防守,客观存在的三道防线没能演化成有效的防守体系,到战争后期雅典更是丢掉了关键的产粮区和补给通道,成为雅典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历时近50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希腊人最终取胜波斯.雅典城邦逐渐成为希腊世界的主宰.雅典城市在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的中心地位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加强和巩固.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失利,加剧城邦危机,维护和扩展雅典城市作为城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诸多因素逐渐失去,雅典城市不再是"全希腊人的学校",随雅典城邦的衰落而式微.  相似文献   

10.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在古雅典持续了两百多年,历经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走向衰落,其中,前四世纪雅典经济的低谷俳徊使民主政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遭破坏;公民集体意识的丧失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思想根基;雅典党争和希腊城邦间的争斗则是民主政治的腐蚀剂.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诸邦中无论是军政大事还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都与神祗息息相关,随着公元前5世纪社会经济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希腊神祗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甚至出现了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我们了解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神祗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左传》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试图从人事本身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左传》承认神、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神、自然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主张以人为本;而修氏《伯战史》则否定了神、自然与人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强调天人相分。两书都从人事本身寻求到了历史变化的最终原因。《左传》认为,历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民心向背转移的反映。民心,即善是推动历史变化的根本原因。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变化是一致的。而修氏《伯战史》则强调人性中的贪欲、权力欲等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把"恶"作为最终推动人类历史变化的原因。正义等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发展是相背离的。两书以上历史思想及特征,根源于中西古代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也被称之为第一次中日战争,这一次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成为我国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屈辱印迹。中日甲午战争事变后,我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也使得清朝政府进一步走向灭亡。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就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相似文献   

15.
先秦至东晋,四言诗在持续了约一千五百年后最终归于沉寂,诗与乐的逐渐分离应该是导致其盛衰升降的根本原因之一。四言诗产生之初原本与雅乐共存。春秋以来,雅乐逐渐为俗乐所代替,而俗乐在格调节奏上跟四言诗很难相和。一旦失去了音乐,四言在节奏、韵律上的单调就显露出来;况且它还处在一个语言发生了新变的时代;一个感情开始在文学中放任的时代。这些因素都扩大了四言诗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最终导致四言诗淡出文坛。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前后,察北匪患严重.在中共中央和华北军区的领导下,察北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剿匪斗争,最终根除了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