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均以批判、修正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和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为立足点,分别从前现代和后现代的视角消解现代性;这两种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对接和联姻在客观上阻碍着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生成,必须从总体上拒绝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中国无法避开现代化而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加速现代化,而不是医治现代化过分发达导致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复杂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中国近现代新儒学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原点,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危机则是新儒学产生的个别性和直接性根源;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离不开它的“宿敌”——文化激进主义的刺激;现代新儒学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员还与中国近现代的其他文化保守主义有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新儒学面临双重困境和儒学多极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李承贵的"人文儒学"以"人文主义"为基底,上承原始儒家学说之人文特质,援引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试图构建新的儒家形而上学。"人文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人文儒学"成为儒学本体形态的可能性不大,形上建构也并非儒学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作了比较探析,认为:前者试图通过显发仁心与仁性的现代意义及建构以主客对置为基本特质的现代认识论,为人类确立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之源,后者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出发,强调不存在永恒的精神家园,人只能永远流浪而四海为家;这些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性原因,又有民族性背景,即西方文化的理论逻辑是从自由到虚无,中国哲学则是通过内在超越的路向充分肯定现实人生世界的终极意义;后现代主义在弃置镜式哲学时寻求人与世界和谐的理论意向与现代新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归趋具有某种契合,二者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也保持了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二者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国哲学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必须真正完成价值系统的现代转换,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中国哲学优良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儒学价值的现代重释中,传统儒学如何关切现实人生成为现代新儒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近百年来现代儒学的基本创生历程,大致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儒学价值重构范式:一是从生命生活的角度重构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二是从心性本体的角度阐释儒学的道德形上特质;三是从宗教精神的角度提升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终极关切.从总体来看,三者尽管范式和路向不同,但却表征了现代新儒家们在挖掘儒学的当代人文价值层面共同的精神蕲向,即只有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民族性”、“超越性”和“地方性”价值的人文阐扬,才能凸显现代性背景下传统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独特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作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代表人物,通过三种文化意欲观,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又发掘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出了儒学必将复兴的结论。站在整个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解析了梁漱溟儒学复兴论的思路,主要分析了他这一论断实现的契机和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中国人文知识界最关注、最投入、最持步消一个“兴奋点”话题无疑是文化之争。百年来的几代“精英”以不同的立场、角度、措词去重复着同一个实质性问题:中西文化的优劣高下和去留取舍。“五四”时期西化论与国故运动,对年代的科学与玄学之争,50年代海外华人学者的“新儒学”复兴,60年代“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80年代以“黄色文明”和“蔚兰色文明”为主题的文化热,90年代本以为该是文化热退潮后的片刻平静,谁知诸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后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明冲突论”等等新老…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学、现代化及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薇 《教学与研究》2000,(11):54-58
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负面效应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现代新儒学之间具有某种契合性和相异性;在后现代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某种挑战性;马克思哲学活跃在后现代语境中,后现代意蕴也包含在马克思哲学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从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对主体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改革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对现代知识的诘难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造现代课程体系,对差异性的强调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复兴和重新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对中国传统儒家进行改革,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梁漱溟通过儒学的社会化来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严格区分真假儒学,援佛学入儒学,这些都对新儒学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家提出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传统文化可以适应现代化、儒家伦理有助于人格现代化等观点在思想理论界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现代新儒学没有走出文化决定论的误区,未能摆脱文化保守主义的局限;恰当地估计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它可以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助力;否则,它将成为一种阻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再说高阳历史小说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的言说生成于两种语境,即“在现场”的文本语境和“不在现场”的文化语境。后者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结构必然会影响作者的言说,使其具有了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味,从而成为文本意蕴的一种构成因素。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正是以现代新儒学的复兴为文化语境的,从他对历史题材的选择和演绎中,可以看到与新儒学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高阳把新儒学鼓吹的历史文化精神人格化了。其历史小说的特点,包括长处与短处,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当前“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理论界充斥着一种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它包括“新儒学”思潮、“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许多曾是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论家。如李泽厚等人。也纷纷变更立场。倒向传统。还有些自诩是“后现代主义”的青年学者,也打着所谓的现代派旗号为传统文化大唱赞歌。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其实质是要以传统来对抗现代,以落后来抵毁进步。以保守来压制改革,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极成果,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的立足点问题,是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立足点不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当然就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立足于文化(指传统文化,特别是指儒家文化)来谈文化,还是立足于现实(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谈文化,这关系到文化建设能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大问题。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 在文化建设立足点问题上,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立足点。现代新儒学及其“儒学复兴”思潮,恰是给这一观点作了论证。现代新儒学是相对于先秦原始儒学和宋明新儒学而言的。“五·四”前后,一批知识分子,面对传统伦理学和价值系统的崩溃,面对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痛心疾首,欲图恢复传统文化地位,弘扬儒学,以适应时代潮流,这就是时人所称的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代表梁漱溟在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将西方、印度、中国三大文化系统归结为三条不同的路向,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尝到“人生的真味”。因而儒家才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解放后,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大陆基本上处于消声匿迹,主要转移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季节”小说系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叙事模式,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手段,在“文体的狂欢”中采取了广泛的“对话”策略,在对历史的充满人文理性和历史理性的追问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与文化地位进行了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7.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建设对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德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关键。本文探索了现代德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高校文科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以传统儒学为主体来吸收改造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借以寻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新儒学,实是希望理论工作者融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