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自我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自人类有史以来,人类就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否具有自觉意识,人们在各自的一生中都不断发生着自我教育过程。自我教育是一种实际需要和客观存在,是个体在自我意识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从哲学的角度,充分论证了江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坚持“四个统一”的希望,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号召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要求青年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完善自身中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改造世界的方式,人类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实践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实践分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实践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思维实践两大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自我改造的一种形式,主要属于思维实践。它不同于以客观世界作为改造对象的实践活动,它是以人为特定的对象,是人所特有的促进自身再生产和再创造的手段。 一、几个问题 (一)学生是主体,还是客体 传统教育一直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任务,因而崇尚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学生只能被视为教学过程的客体。这种教育观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认知的第一次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现第二次飞跃。人类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人的能力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取决于教育。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是以人为对象,引导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价值有:公民道德建设的动力价值;公民道德建设的调节价值;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高度重视美育,都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主要目标.美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并具有复杂结构的精神现象的核心部分.人按照一定的计划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自身更完善.这种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信仰作指导.信仰体现了人的意志,凝聚了人的愿望.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因此,它是行为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动机来源.……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在学校集中表现为:培育“四有”新人,一个学校其根本的任务就是立足于“四有”新人的培养.要培养“四有”新人,就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良好的育人氛围与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人的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要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才能达到社会环境改善与人的素质提高相一致.学校是文化、文明的集散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跨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合格人才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成上说,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就其理论内涵说,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其理论功能来说,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并且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及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格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劳动意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寻求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并积极进行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中,一种有目的、自觉的、能动的精神状态。劳动意识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是人对劳动的知、情、意的统一,是人对劳动的理性追求、热爱向往。尽管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人的不断进化和人类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所谓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就是学生对学习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做和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主观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物的特点.”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由于人具有根据自觉的目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心理成份是很复杂的.从各种心理成份对掌握知识发生作用来分析,可以化  相似文献   

13.
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与继承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在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各关系中,一切都围绕着人展开。人在不断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默契和谐关系。它们既是相互作用,又是相互统一的。人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决定的关键还在于人的素质。人类之所以有今日如此文明的辉煌,这不仅是人类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就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忽略了对象的客体性维度,人的主体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主体性困境,必须呼唤社会实践中精神文化实践和伦理实践的审美性和道德性维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主体与特殊客体(主体)之间的沟通,达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既要认识外部世界,又要认识人自身,还要认识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正是在这种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形成我们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科学的历史观和革命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浩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认识与改造主体的人与作为被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自身),这两极之间的关系之得以形成,并在相互作用下得以发展,其基础、其机制,全在于实践,在于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实际活动。区别于其它的哲学派别,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学说具有以下特点:①实践是一种直  相似文献   

17.
一、人的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意义建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身份和主体性不是天生的、先验的存在,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本质属性,是后天获得的本质力量,人作为主体在现实中是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现实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外部环境的改造是同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价值引导和意义建构来改造主观世界,改善认知图示和优化品德结构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目的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个人都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着自在和自为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强素质修养的必要性,明确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求教于前辈和同行。 一、共产党员素质修养的涵义 修养是指人们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使自己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诸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进行学习和锻炼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所谓物质文明,就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获得的物质成果;所谓精神文明,则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不断发展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产生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活动,既包含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精神文明建设,二者在人类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这个统一体中是辩证统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物质文明建设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自由”定义之演变略作考辩,旨在说明自由应理解为人的活动状态和境界.自由不只是如马列经典作家所言,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是人的活动的自觉自为自主状态,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自由作为表明人与客观必然性关系的总概念,就其发展趋势和归宿而言,是人类活动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