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田禾的诗集《野葵花》集中地展示了广大人民在苦难生活中的坚韧与美丽。对故土、对乡村、对广大农民生存状态的深情歌唱,表现出了诗人田禾执着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中"原初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2005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描写了孤女葵花丧父后被当地农民青铜一家收养的故事。小说以苦难为背景,以纯美的文字描绘了人在困境中从容笃定的心态,充分体现了一种充满哲思和诗意的苦难美学。在今天享乐主义泛滥的时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青铜葵花》是我最爱看的一本书。只要一有时间,我便会捧起这本书读。那么,这本书好看在哪儿呢?这本书,有两点与众不同:第一点,《青铜葵花》描写的故事是苦的,是悲的。故事中的这个家庭不但穷,而且也遇到很多坎坷。第二点,也就是在前面述说过的艰苦情况下,这个家庭却互爱互助,没有一个人诉苦说累,这样又带给人一种感动、敬佩,使人感受到“苦难的美”。这两个新颖的特点,让这本书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野葵花     
读此诗,刺疼的感觉,从一开始“打她身边走过的人会突然/回来。天色已近黄昏”,逐渐深入,再深入,这个“被砍下的头颅”的疼痛尖锐地向全身弥漫;疼痛于此时,像在体内播撒下了种子,由此繁衍不绝——但行人已看不见那个砍下的头颅了。“她的脸 遂化为/金黄色的烟尘/连同整个无边无际的夏天”,  相似文献   

5.
《青铜葵花》是当代知名小说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苦难为大背景采用叙事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展示了人性的坚韧、生命的刚强、苦难中的大美以及人性中的大善大爱,为苦难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灵的明灯,这种写法充分展示了作品中苦难与美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他——青铜,是一个不会说话.却会以全部的精力来照顾妹妹的男孩。她——葵花,是一个善解人意,乖巧懂事的女孩。他和她,是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人物。我读完了《青铜葵花》,当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时,书中的画面就在我的头脑里一幅一幅地展开来.青铜和葵花这两个闪亮的名字.便再也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7.
当代乡土诗人田禾在其诗集《野葵花》中写出了家乡的宁静、自然与清新,更写出了家乡人的艰辛、感伤、苦难与坚韧。在中国诗歌多元发展的今天,田禾的乡土诗以他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展示了他的艺术气质与才华。本文是从"看与被看"、"离去——归来"的写作视角来分析诗作的情感,从"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中欣赏其艺术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乡土诗人田禾在其诗集《野葵花》中写出了家乡的宁静、自然与清新,更写出了家乡人的艰辛、感伤、苦难与坚韧。在中国诗歌多元发展的今天,田禾的乡土诗以他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展示了他的艺术气质与才华。本文是从"看与被看"、"离去——归来"的写作视角来分析诗作的情感,从"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中欣赏其艺术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陈金花 《文教资料》2010,(11):20-22
小说《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部力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试图从人性美、悲剧快感两个方面探究《青铜葵花》的撼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童年虽然是人生中美好的季节,但也免不了岁月的风吹雨打。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以温情的笔触写了阿廖沙的童年苦难,好比一朵在苦难中绽放的“太阳花”,是那么美丽,那么耀眼!  相似文献   

11.
周蓝宇 《文教资料》2012,(13):15-16
作者从"爱之声"和"苦之言"两个层面,阐述了对于"青铜葵花"那个时代人们心里所想和大脑所思,以及对这本书的认识:大爱无声、苦难无言。苦与爱是并存的,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共度难关。对于现在,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痛苦也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12.
命运经常和人开玩笑,苏轼与许多先贤后进一样生不逢时,他在中国古代那个畸形社会里,纵有浑身的才学,却也只能在仕途的案板上作鱼作肉。  相似文献   

13.
在“五七干校”时期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青铜一家。主人公青铜因为一场高烧而变成了哑巴。城市里的葵花因为爸爸工作原因,也来到了这个小村子。到村子没几个月,葵花的爸爸就因意外去世了。可怜的小葵花被青铜一家领养,葵花认了青铜作哥哥。到了葵花要上学的年龄,她想让哥哥青铜也一起上学。可青铜觉得自己是哑巴,年龄又大,坚持让葵花一人去上学。虽然上不了学,但青铜会让葵花放学后教他认字。  相似文献   

14.
《冬天里的花》是温若谷的诗集。在诗集中、既可以看到作者直面苦难、拥抱苦难的人格精神,又展露了作者追寻精神家园、呼唤人间真情的浪漫情怀,还可以感受到作者那宁静的生命、澄明的心境,从承验苦难到追求浪漫再到走向宁静,构成了温若谷生命人格实践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美文——众里寻她千百度 1.缘起 今天的孩子。他们缺少人生的历练.这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缺陷。麻木、冷漠和铁石心肠正像沙尘暴一样侵吞着他们的心灵。 怎样才能为儿童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色,让他们的头脑、精神乃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的心在美丽中绽放。  相似文献   

16.
于莉 《小学语文》2007,(8):54-55
说来得感谢人教网萤火虫教师读书会,第一次读曹文轩的作品,是在萤火虫教师读书会举办的“儿童文学阅读研讨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一节《草房子》班级读书会。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交流着,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交流中逐渐鲜明。回来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找来《草房子》一口气读完,然后又读了曹文轩的一系列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菜园》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他用清新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风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虽然沈从文极力讴歌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式,但在看似和谐的生命背后却充斥着人生的苦难与哀愁。小说在菜园的兴衰和人事浮沉中流露出作者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尚美的文学理想是其书写苦难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成为他湘西小说苦难书写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8.
战争是把双刃剑,伤人伤己。在战争中没有全身而退。只有惨败而归。那道用血肉筑起的胜利之城,从来就不曾金碧辉煌过。让我们轻拾橄榄枝,遍插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握手祈祷。愿和平与人类共存、永在……  相似文献   

19.
苦难作为人生道路上所必经的磨炼,其于承受者而言恰如外在打击于内在愿景。个人生活目标决定承受者的抗争方式,读者在"召唤结构"的作用下终会感悟现实苦难的教化意义,从而得到精神层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葵花记》戏文的甲、乙两种残本出自同一底本,每一出的曲文、宾白文字绝大部分雷同。《歌林拾翠》本《葵花记》的曲文与残本甲、乙的大多相同。以残本甲为底本,补入残本乙(前半部分)的第一至第三出和《歌林拾翠》本《葵花记》的《考察梁计》,可辑得《葵花记》的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