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国建  詹万生 《中国德育》2004,(6):30-31,5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既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积极思想的汇合、总结和提炼。中国的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集中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以开放、包容的同化力,文明、诚信的礼义,宽恕、厚人的社会伦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得到各民族的认同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共同利益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基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度重视当前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道德体系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远保证。  相似文献   

4.
简述我们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传统说法,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近年考古发现,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要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5.
谈加入WTO后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0以后,给我们提出了在新的冲击下如何保持我们的化特色,如何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严竣课题。青少年可塑性强,受“洋”化的影响也就最大最深。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已是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来抓,为学校实现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非常重视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独具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责任意识是社会个体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元素。“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对责任的论说和强调一直是儒家思想倡导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志向,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理想,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责任意识。西塞罗在《论责任》中说:“人是唯一能感知秩序和礼节,并知道如何节制言行的动物。”这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旗帜,而这面旗帜的魂魄正是凝聚着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作用。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社会,融入民族文化,民主精神生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到学习和仿效,到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的历程,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种自由主义派别的民主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国人追求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社会实践。在中国人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民主文化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外来民主逐渐中国化,民主意识逐渐融入民族生活,民主精神逐渐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推动了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炎帝文化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理论基础、隐性机制和实践范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进行逻辑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隐性机制,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民族情感和具有民族价值取向的对象性活动三重驱动,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4.
传承太极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Intemet检索法,对学校中开展太极拳运动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关系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具有紧迫性。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此外,从战略性角度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公民社会,发挥公民社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文化转型中把民族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时代境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是指构成民族精神培育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从当下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来看,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性缺失。首先,民族精神的培育取决于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对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鉴别和抵御,而文化底蕴是其基础,受教育者文化底蕴的薄弱正是民族精神培育中文化性缺失的表现及后果;其次,情感是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核心要素,而文化性是情感的来源和动力,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存在文化性缺失问题;最后,从被动的注重文化接受到发挥主体文化选择能动性是民族精神培育方式的现代转型,文化性的缺失不利于受教育者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培育方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聚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讲授,宣传“以民为本”等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涵养与培育作用,文化涵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以文艺精品感染学生、以外国文明的科学成分发展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以自然科学的有效资源教育学生,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学视野下的民族和民族精神,同样具有经济的特征:满足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民族成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达成这些经济目标,一个民族需要有效组织民族成员的共同行动,民族精神正是民族成员达成共同行动的有效调节机制。民族精神的作用除了是民族成员共同行动的调节机制外,它还是民族内部社会秩序的公正的旁观者和民族的文化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