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3日,陈邦柱省长到湘乡市视察工作时,听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后说:湘乡的工作思路对头,特别是教育抓得突出。并提出到农村小学去看看。下午3点,邦柱同志一行来到东郊乡王塘村小学,看了面貌全新的校舍、教学楼,非常高兴,并与学校师生及该村党支部书记、村民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当邦柱同志了解到这个1500人的村,从1990年12月起人平集资60元,拆除旧校舍,新修了1800平方米的校舍时,问身边的村支部书记:“原来这所学校是个什么样子,有改建的必要么?”村支书丁大林回答:“是一所危房,要改建。”邦柱同志又说:“你们人平集资60元,农民愿不愿意?”村支书回答:“愿  相似文献   

2.
从1983年全省“东安会议”以来,郴县累计教育投资已达4485.4万元。县财政的47%,乡财政的75%,农民纯收入的8%,一齐用到教育事业上。如果把郴县教育比作一台戏,那么这台戏是全县32万人共同演唱出来的,每人都是一个可歌可颂的角色。群众说:再穷再苦,办教育没说的!在保和乡绵延起伏的山山岭岭中,有一所方方正正、美丽如画的院落,飘扬的红旗告诉人们,这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连学前班才92名学生,却有两栋楼房: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教师住房都是套间,有操坪、围墙和铁门。同附近土筑瓦盖、破旧低矮的群众住房相比,它象鸡群中一只昂首雄立的丹顶鹤。这是新华村小学。这个村895人,人均收入去年才过400元。可建这所学校,4年共投资22万元,平均每人240元。除村里卖木材集资8万元以外,由群众直接从腰包里掏的,每人每年40元,掏了四年。我们问村党支部书记谢家炎:“群众住得这样差,拿这么多钱修校,他们愿意吗?”谢家炎笑着告诉我们:“群众在这点上是通的,都是一句话:再穷再苦,办教育没说的!”  相似文献   

3.
入秋以来,龙陵县各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象抓农业一样地抓教育。他们亲自出马制定建校规划、筹集资金,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出现了新局面。据统计,群众在短期内献工献料捐钱捐房共折合人民币三十万元,许多学校的校舍得到改善;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6.6%,比去年增长13.5%。  相似文献   

4.
校园内外     
大港区六间房村,过去文化非常落后,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全乡之尾。1984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云福、村长刘竹田重视发展教育,积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他们先后拨款3800元,在书记、村长的指挥下翻修校舍8间,维修课桌椅,按装电灯、自来水,美化校园,并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儿童送礼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去  相似文献   

5.
静海县东滩头乡双楼村是一个农业、经济都很落后,交通也不方便的大村,号称东滩头乡的“北大荒”。然而这个村在办教育上却舍得花钱。几年来,双楼的教学成绩直线上升,在全乡首批成为普及初级教育双百校;获县红领巾读书读报竞赛活动团体第一名;有一名学生还荣获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三等奖(全县仅两人参加)。今年初中毕业率86%,升学率65%,在全乡获第一名。说起普及教育的成绩,双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无不赞扬村党支部站得高,看得远,舍得花钱办教育。几年来,村党支部办了七件好事:一是村民集资4万元,兴建了175平方米的校舍,平整了2400平方米的场地做操场,在县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标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炸南开学校,校舍变成了一片瓦砾。有人说:“南开变成了‘难开’。”对学校能否办下去悲观失望。可是校长张伯岑先生却不以为然,说:“难开?那可要加一个标点:难,开!”就是这一个小小的逗号,使语意迥变,巧妙而有力地回击了悲观论调,也充分表达了张先生为教育事业不畏艰险的豪迈  相似文献   

7.
前元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元在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简况 山西省柳林县庄上乡前元庄村是吕梁山的一个偏僻山村,全村195户,789人,历史上这里“丰年吃糠、灾年逃荒”,穷得出名。过去学校办在破庙里,教育落后,农民世代吃尽愚昧贫穷的苦头。1987年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梁地区教育局长刘辉汉来村搞农村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得到村党支部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决心学习陶行知“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精神,来进行改革试验。村党支部组织一班人与村校老师共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并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等思想,大胆改革,逐步摸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8.
参加山区普及小学教育情况调查,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实在的专业思想教育。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引导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民逐渐富起来后,他们不满足于温饱,他们还需要文化,需要科学,需要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我们所到的石台县蓝关乡红旗小学,起初是几户人家联合筹办的,群众自己让地基,掏钱请老师。一九八四年行政村又把办公室让给学校,重新修建宽敞的校舍,上级拨款一千元,村里出资一千五百元,各小队筹交五百元。群众献资建校,积极性很高。一位老人这样说:“叫我拿钱建校我不说二话。我虽然没有孩子上学,可谁家的孩子读了书都是为国家为大家呀!”这就是渴望文化知识的群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郊区红梅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观,他们在一九七九年九月,把破旧不堪的关帝庙改建成红梅中心小学,这座新建的校舍是全郊区最好的建筑物。尔后,又帮助学校办起了附设幼儿园。今年他们在预算中,计划再花一万元经费,逐步添置运动器械和教学设备。上学期,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带领大队共青团、妇联干部,一起到学校向全体教师进行慰问,并向每个教师赠送了洗脸盆和枕巾。教师都激动地说:“东风大队党支部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郊区于营村村民刘宏欣,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教育人民办”旗帜的感召下。先后捐资41.5万元,把村里学校改建成全配套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当时河南省个人捐资建校款数最多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北京铁路局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坚持为学校和教师办实事、近五年来,投资9696万元,添置了教学设备,修建了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在连续四年每年为教育办若干实事的基础上,今年又为教育办了几件实事: 一、把教育提到领导议事日程,继续坚持局领导每人联系一所学校的制度。他们随时到学校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2.
资溪县是个“老、山、边、穷”县,近几年掀起了一个改危房,建校舍,优化育人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群众运动.1988年,达到了省教委关于实现中小学校舍无危房的要求。1989年,他们又根据省教委提出的农村中小学校园“六配套”建设的要求,对全县村完小以上的学校进行了整体规划,集资105万元进行“六配套”建设,使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3.
长短波     
这所群山环抱的学校是南江县第四小学,它的前身是一所校舍破败、既留不住老师又留不住学生的村小。该校师生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奋进”的精神,以“知国爱国报效祖国,建校兴校争创名校”为奋斗目标,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建成了这所整洁规范、育人氛围浓郁的学校。1996年元旦,徐世群副省长到南江慰问教师,听取了杨家骥校长勤俭建校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当即奖励该校3万元。  相似文献   

14.
射阳县海通乡各级领导重视教育工作,为改变学校面貌办实事,从八三年春天起,四年共集资65.685万元,加上国家补助资金21.8万元,新建校舍417间,12510平方米,占全乡校舍总面积的86.9%。其中廊檐石基标准校舍占90%,砖瓦化程度达到100%;置  相似文献   

15.
盐亭县文教局全面规划,从八三年起逐步使全县61所乡中心校全部单独成校。经过三年实施,到1985年底,已有39所乡中心小学单独成校,占全县乡中心小学总数的63.7%。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分、建、摘”。“分”就是在领导、教师、校舍、设备、场地都分得开,而又较宽敞的地方,把乡初中和乡中心小学就地彻底分开,各自单独成校,成为有职有权的独立实  相似文献   

16.
罗田县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抓住机遇,实施“512工程”。针对多头办学、校点分散、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把全县各类职业教育逐步合并到职业中专,把职业中专创办成校园面积100亩,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在校生2000人的融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于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功能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这一决定,罗田县对教育部门办的学校实行“并”,对部门办的条件较好的学校实行“合”,对部门办的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实行“撤”,对被撤消的学校的校舍、人员实行转向分流,搞经济实体,他们已成功地迈出了前三步。  相似文献   

17.
阜阳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修建学校校舍,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了小学普及教育工作。去年全县新建校舍一千四百多间,维修旧校舍五千  相似文献   

18.
教育短波     
邱北县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三月初,一邱北召开了有各委、办、局负责人,区、乡三级干部,区中心小学校长、支部书记和中学负责人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把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与会同志从实际出发,对各区、乡解决学校的“一无两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划,那一个学校需新建,扩建多少校舍?那一个学校需维修那些校舍;需打几套课桌?逐步落实,并由区乡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积极组织发动群众献工、献料、筹集资金,限期完成。对民办教师报酬(包括历年尾欠)也同  相似文献   

19.
“光秃校”的起飞红旗中学位于佳木斯市西郊,是沿江乡办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1970年,这所学校租用市公安局劳教所的一栋破草房“起家”时,6位教员全是土生土长的沿江乡人,没有一个人受过大专教育,被当地群众称为“土八路”;但这些“土八路”却办起了一所从初中到高中的完全中学,至于教学质量,当然就甭提啦,从建校到1980年,学校办学10年,竟没有一个毕业生能考上大学或中专,不客气的当地乡亲将这所学校戏称为“光秃校”。教员面对这种景况,伤心了,纷纷“散伙”;学生也纷纷转学,另栖高枝。学校眼看着就办不下去了。 1981年,红旗中学调整了领导班子。怎样才能改变这所学校的落后面貌?新班子心里明白,不能等着看,推着干,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闯出一  相似文献   

20.
因陋就简,勤俭办学1958年,当人民公社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桂阳县和平公社板市农业中学跟着诞生了。学校初创,一无所有。一座古老而破旧的祠堂,被用来作为当初的校舍。那时候,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指手划脚地议论道:“这算什么学校?”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也顾虑:“这样的学校能办得久吗?”可是,党肯定了农业中学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