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指导思想,或称“主体意识”,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也不例外。主体意识的确立,取决于作者对政策的掌握,对读者的了解和对题材的敏感程度。 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特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播媒介对外宣传的任务日益加重。而要搞好对外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针对性。要解决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问题,既不能采取“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的态度,又不能采取“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态度。要针对广大受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积极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我们不能把国外广大受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估计过高。实际情况是:国外对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播媒介对外宣传的任务日益加重。而要搞好对外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针对性。要解决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问题,既不能采取“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的态度,又不能采取“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直至80年代,我都在廖承志同志直接领导之下工作,多次倾听他对海外华侨和港澳新闻工作的指示。根据《廖承志文集》和我的记忆,他的新闻思想和教诲,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马列主义的新闻观,要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照抄照搬不是马列主义。对外宣传不能照搬国内一套,“内外有别”。新闻工作者要守纪律,要服从民  相似文献   

7.
刘选武 《新闻前哨》2000,(11):14-14
对外报道怎样选择题材?它有什么特点?我认为:首先必须遵循二条同步原则。我们所选择的题材,一是必须是海外受众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二是必须是我们可以和需要对外传播的。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把对内报道中那些纯粹指导省内、国内工作,而对外没有传播价值的题材排除掉;把那些我们省内、国内人认为很重要,而海外并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题材排除掉;把那些海外人很关心、很感兴趣,而我们不能或不需要对外传播的题材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对外报道的题材。其次要体现五个特性,即:一是体现对外的针对性。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都强调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进行对外宣传,让河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北,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出的课题。对外宣传面对的是海外读者,研究海外读者口味,从突出地方特色上进行报道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报纸为读者服务不周到,还表现在报纸上经常有一些名词,许多人看不懂,有些新闻人们看了似懂非懂。因此,报上应该经常有各种解释性的资料,要有“小辞典”,条件许可的还要配有地图,等等。这些工作,不少报纸是做得非常不够的。这种服务不周到的情况,从思想上找原因,除了缺少责任心之外,是不是还有那么一种思想在作怪,即许多办报的人,总以为读者什么都知道,都该是“看报专家”。因此,该向读者交代的不交代,该作补充说明的不说明……种种难为读者的情况就时常不断地发生了。我想起外国新闻界有种说法:“新闻的生命只有24小时”,或说“新闻只管24小时”。他们是怎样想的和做的,不去说它。就字面看,以我  相似文献   

10.
我有这样一个近似简单但却不无根据的看法,我以为报纸工作做的就是六个字的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要提高报纸宣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我们知道,报纸是要讲道理的。理要讲对,话要动听,报纸宣传就在这个“理”字上。党报,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做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多作调查。他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报纸天天出版,广播电视天天播放节目,每日每时都在对亿万受众做宣传,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怎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呢!凡是有头脑,有强烈事业心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无不重视受众工作,积极…  相似文献   

12.
搞经济宣传,既要随时明确认识宣传什么,还要经常考虑怎样宣传。要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的政策,体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另方面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从丰富的群众实践当中寻找报道主题。“怎样宣传”,即怎样把经济宣传工作做得更好的问题。它同“宣传什么”既有某些联系,像:扩大报道面、题材的选择、取舍材料的角度,等等;同时,它又有其特定的内容,这是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文艺编辑对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说只有两句话:一日适应,二日提高。所谓适应,就是要把自身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这一基本点上,把读者奉为“上帝”。从表面看来,在整个艺术生产系统中,读者似乎受作家与编者的双重控制,只有作家写出来,编辑编出来,读者才能阅读。因而,过去长期以来,在左的路线影响下,把艺术生产单纯地看成一种宣传任务,在艺术消费上,则表现为“供应文艺”政策,似乎是我写什么,编什么,你就得看什么,我怎样写你就怎样看,文艺作品的效果是一厢情愿式地“我打你动”。这些系统观念是反科学的,就在这种政  相似文献   

14.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办报质量的竞争。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在竞争中如何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是靠价格大战或高额回扣式的恶性竞争,还是靠办报质量去赢得读者的良性竞争?回答当然是后者。党报既要毫不动摇地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又要改变过去“传播者本位”的灌输式做法,努力强化“读者本位”意识,在“读者喜欢什么”、“想知道什么”上做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坚持党性原则与满足读者需求的关系,笔者以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对外宣传“入门”谈胡安森对外报道似同中国人给外国顾客烹饪中国菜肴一样,存在着一个是否适合外国人口味的问题。既积极地宣传自己,又非常适合外国人的需要和口味,这是对外宣传“入门”的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要面对国外读者对外报道由于读者对象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16.
“假如我是一个顾客”,“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假如我是一个乘客”,“假如我是一个……”一些商店、医院、公共电车汽车等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行业、部门,都常常提出这样的口号,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我以为一个新闻记者,要想写出人民群众喜欢读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教益的报道,也应当学习这些部门的做法,时时想想假如我是一个读者,我需要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本图书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影响大不大。固然取决于图书本身的质量,但也与图书宣传工作分不开。一本书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在读这本书之前,读者是不知道的。基层新华书店那些管进货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就要编辑者出版者来做宣传工作,要写文章作介绍。如出版社有不少种图书,印数不多,书店的书架上找不到,需要的读者也买不到,原因即是出版部门宣传不够,如传媒中图书广告的比重极小,图书宣传方式单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然而图书出版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行业,在宣传出版信息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存在着“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图书广告寥寥无几”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图书宣传是做好出版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中国图书商报》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开展的读书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读者仍然直接从书店(摊)获得图书信息,“只有4.3%的读者从广告、8.6%的读者从报纸新书推荐、7.6%的读者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书籍中的极少部分”。“好书宣传不够”是读者对出版界的重要不满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图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新社记者,“两会”期间主要搞对外报道。会前,我看到,在北京饭店,来自港澳地区的记者包了十六、十七两层楼,这些记者所在的报社都派出二三名干将前来采访,不仅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文传机,有的还带来了图片传真机。 240多名海外记者前来报道“两会”,一方面扩大了“两会”的影响,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也给国内的对外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对外报道稿件不能在这种竞争下挤入港台海外报刊,海外舆论完全没有我们的声音的话,  相似文献   

20.
读者,是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上帝”。担负对外宣传任务的期刊,其“上帝”应是外国人及海外侨胞等。因此,尽可能满足海外读者意欲得到的精神需求,是外宣期刊增强宣传效果的关键。对外宣传的目的,是适应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形势,用最佳手段和最快速度,把中国的国情、主张等传播出去,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从而促进世界经济及和平运动的发展,也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外宣期刊编辑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宣传对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