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之母性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2,(11):73-75
值得人一生回味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家,二是母校。为什么把就读过的学校叫做母校?母校和母亲对于人以及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母校和母亲的共同点在于“母性”,养育、疼爱、管教等等。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评价能直接反映高校办学质量水平。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对1895位东中西部本科毕业生母校认同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对母校认同皆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其中“环境与条件”是制约西部地区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校的母校认同度影响力较弱;“师生关系”对西部地区毕业生母校认同度的影响力小于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学习收获”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母校认同都不影响。鉴于上述实证结果,文章针对性提出提升母校认同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a、o、e”井始,是您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汉字。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1、2、3”开始,是您教给了我加减乘除。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A、B、C”开始,是您教给了我很多英语单词。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游戏开始,是您教会了我做眼保健操,做广播体操……  相似文献   

4.
校友捐赠工作普遍上一直鲜有大的起色,而高校校友捐赠的成效与高校的办学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向校友筹集捐赠潜力巨大。相关工作和研究有见“物”不见“人”、重“筹资”轻“培育”的偏差。校友捐赠母校的内因在于他们内心有着回馈母校的理性需要,这以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深厚感情为基础,对校友捐赠和高校筹资观念的转变、对捐赠文化的培育则会激发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一、校友未兑现1,100万元捐款,被母校起诉前段时间,一则“校友承诺捐赠1,100万元,未兑现被母校起诉”的新闻引发热议,此事缘起中国矿业大学获得的“最大单笔捐赠”:在中国矿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2008级校友吴幽宣布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100万元。中国矿业大学为此向吴幽颁发了“中国矿业大学特别校务参事”和“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创业导师”聘书。  相似文献   

6.
感言     
“母校”是一个神圣的词,尤其高等院校作为“母校”,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终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自觉不自觉地烙印着“母校的痕迹”。大学也正是因此而影响和导引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社会精英的精神家园。对大学生而言,大学这个时空区间的生活是富有弹性的,他们可以自我加压、追求卓越、满载而归,也可以敷衍应付、悠闲自得、  相似文献   

7.
“我感激母校,并以学校为荣,到哪儿都佩戴校徽是我报答母校的一种方式”。3月21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主题报告如此开场。聚焦“责任”,畅谈人生,这是  相似文献   

8.
告别母校     
家,多么温馨的词,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和家媲美的只有第一个给予我知识、让我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的母校了。母校,就像一位慈祥而严格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抚育我成长。站在教室的门口,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情景。老师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引导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望着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思绪万千,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心里酸甜苦辣不知是什么滋味。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同学们之间的秘密,都“藏”着我们的梦想,“藏”着那纯真的梦和无尽的期望。母校的每一部分我都不会忘记,我会…  相似文献   

9.
毕业前夕,每个同学都在思索:离别时给母校留下点什么?作为班主任,我也在思索:白纸上怎样写出最新最美丽的文字?——我因势利导命出这样一道题:留下一颗爱心给母校。同学们也欣然命笔,写出了花团锦簇般的好篇章——1“我们爱母校,爱母校青春长在,爱母校繁花似锦,爱母校硕果累累。”于是,同学们行动起  相似文献   

10.
“难忘母校,因为她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驿站;感谢母校,因为她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港湾。”这是青岛实验小学2001年11月2日百年校庆日前夕收到的来自无锡国际象棋冠军赛场卜祥志发来的贺信。1998年卜祥志走出母校不久,便参加了国际象棋大赛并于一年后一举获得“国际大师”桂冠  相似文献   

11.
母校故事     
听母亲讲,母校迁进了新的校园。一句话激起了我对母校深深的回忆:破旧的校门,低矮的平房,坑坑洼洼的操场,两只缺板少筐的篮球架是校园孤单的“道具”。我儿时的喜怒哀乐全都“装”在了这里。从父亲口中得知:这所小学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也是他的母校,那时的学校更为荒凉,教室是破败不堪的茅草房,教师是村里识字的“先生”,  相似文献   

12.
简讯     
6月29日常州工业学校98届800余名毕业生,满怀对学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告别了母校,实现了“为母校留下好印象,为低年级同学留下好榜样,让老师留下无限欣慰,使自己留下美好回忆”的“四留”承诺,以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四年中专生活画了句号.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 “临别赠言”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六年级学生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离开母校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临近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而“临别赠言”这一主题性口语交际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才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中心小学是20世纪60年代为维护集体利益而壮烈牺牲、轰动八闽大地的少年英雄龙卓钦的母校。学校曾一度更名为“龙卓钦小学”,名扬四方,备受关注。40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是令人瞩目的“名人名校”,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取得的诸多成绩,使人们更加关注这所“英雄母校”,关注是什么因素和什么人使这所学校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  相似文献   

16.
“从入学开始我就发现,按照学校的教育方式,我不可能成为好学生。”在爱因斯坦去世前一个月,他的母校苏黎世理工大学百年庆典,请他写一篇纪念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吹捧母校,而是批评母校,也批评整个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和成长的经历,但不论怎么说,起步是十分关键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突出了“起步”的重要性。屈指算起,我离开母校已经11个年头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老师们的教诲和鼓励,在母校读书时的那股苦学与钻研劲头,一直鼓舞着我。迄今,我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杂志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含合著)。其中,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就我而言,能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科研工作中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微不足道。但对现在在母校历史系念书的师弟们和将来者来说,母校老师…  相似文献   

18.
《再别康桥》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抒情诗之一。但就该诗的主题,现行教材却莫衷一是。人教版高中课本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高教版中专教材则认为该诗抒发了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但又超越了“母校”这一实体,而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慕与追求。对“精神家园”却又所言不详。学者对此更是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金庸金大侠最近一次回到母校嘉兴一中作报告时,亲切地称在校同学为“小师弟、小师妹”,此言一出,报告厅里欢声雷动! 尔后,母校出类拔萃的小师弟、小师妹果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怀念,感恩     
张爱玲说:“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是的,我们对母校的怀念、敬重之心,正如这些深情满满的花瓣,虽然我们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母校,但在母校就读时充实的生活、温馨的人文环境,母校给予我们的智慧、精神财富却永远铭记在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