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回看电视,在一个教观众做点心的栏目中,主持人一上台便大声朗诵“红豆生南国”的诗句,然后说“今天教大家做‘红豆汤团’”,我正惊诧主持人是如何用“南国红豆”  相似文献   

2.
3.
4.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读者对县(市)报的要求越来越高,读者在广泛获取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同时,对报纸文字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报纸的编校质量,把报纸真正办成群众喜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拟好了,文章成一半”。这话是颇有道理的。然而真正使自己的“眼睛”能够达到传神,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却要下不少苦功夫,对此我有着独特的感受。记得三年前,我当团队报道员时,一次,我写了一篇自认为内容不错的稿子,却无论如何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一个确切的标题,便随便拟了一个标题匆匆寄报社,过后几个月毫无动静。新闻干事知道后,仔细的看了看,把我的标题给“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鲜、活泼而又耐人寻味的标题。发出不到两周,报纸上便原文照发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标题的重要,并…  相似文献   

6.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也以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听众喜爱,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播媒体所运用。厦门新闻广播自2005年初在1小时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经济报道搞活,使之富有晚报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理出一条基本思路——经济报道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羊城晚报在复刊时,就定下编辑方针:“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这里所指的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诸方面。按这个编辑方针要求,我们的报纸要面向全社会,其题  相似文献   

9.
王威 《新闻世界》2010,(8):25-26
本文通过对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种种不足进行剖析,提出了提高都市报经济新闻质量六法,对改进都市报新闻报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安海梅 《大观周刊》2012,(8):234-234
尊重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时间机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是指关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经济生活的报道。它通过反映经济发展的进程、动态、信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报道经济生活中的新动向、新事物、新问题,起到交流经验,宣传成就,引导消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型和发展,经济因素几乎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老百姓开始关注经济新闻,需要经济新闻,甚至离不开经济新闻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晚报都市类报纸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报道经济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曹斯 《青年记者》2017,(19):41-42
一个夏风沉醉的夜晚,我到暨南大学和“小鲜肉”们交流,谈到“网络爆款”,我问他们还用不用“蓝瘦、香菇~洪荒之力”这样的词汇.95后们的目光“扑闪扑闪”,又不约而同地摇摇头.看来,媒体融合时代,“抗时效”的作品是永远被需要的,它们能永葆青春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袁琳琳  张宽 《视听纵横》2007,(2):112-112
电视经济节目已经成为沟通信息、促进生产、开拓市场、组织流通、指导消费等不可或缺的中介。近几年,在中央电视台强力打造二套经济频道的同时,不少地方电视台也创办了形式各异的品牌经济栏目,嵊州电视台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城大市场》起步,到后来的《经济在线》、《逛街》等,在经济节目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大概是说文章如何作出、缘何作出、据何作出,都只有作者自己才明瞭。否则为什么有些新闻报道,读者就是看不懂呢?或许连作者自己都不清楚。古人说妙文出自神灵,灵机一动,下笔如泉涌;西人说“上帝给我灵感”;今又见有报道说,某高人写下一段狂言是源之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风度”是一个有趣的聊天话题,外在穿衣打扮,内到文化素养,思想历练全可以东拉西扯。朋友,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形象定格”清谈专栏。——编者  相似文献   

19.
每每谈到"出版"与"人才"这样的话题时,我常常举这样的例子:清末废了科举,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路被隔断了。很多一流的知识分子干什么呢?主要干两件事:办出版,搞教育。代表机构,一个是商务印书馆,一个就是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代表人物,则是两个同乡兼同年:张元济和蔡元培。他们都不是创办人,而是改造者。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物对这两个机构的整顿和发展,20世纪中国的历史想必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20.
冗长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毛病之一。究其原因,固然有思想观念上的,很多人误以为稿件写得长编辑方有选择修改的余地。材料披露得越详细,就越能表明自己采访的深入和报道的分量,于是生怕读者不知道,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都端上。同时也有新闻写作业务不精的缘故,即不懂得概括的技巧。当记者面对眼前一堆庞杂的材料时,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精炼紧凑的报道呢?其中必然会涉及到概括技巧的运用和以下几对关系的辩证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