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绪言三峰郑道传(1337?—1398)是韩国高丽王朝末朝鲜王朝初,领导当时时代精神的思想家、政治家,及一代儒学学者。他既是朝鲜王朝建国的开国功臣,又是将儒学推为朝鲜王朝国学的一等功臣。三峰自小就喜做学问,从儒家经传到礼乐、制度、阴阳、军事、医学等...  相似文献   

2.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3.
本对中国阳明学在日本的传人——中江藤树儒佛融合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通过考释中江藤树的“明德”观、“意念”观来探讨藤树本人的思想及与中国阳明学的异同。指出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是形成日本民族“共生意识”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共生意识”具有化解人类冲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中华化对日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宝、黛、钗与儒、释、道武占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典型形象,如果说罗米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化的产物,那么,宝、黛、钗则是中华文化蕴育出的精灵。一部《红楼梦》儒家、佛家、道家诸种文化成份并存,楚辞、赋、诗、词、曲共陈,而以小说的形...  相似文献   

5.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道举制度与唐代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举制度是出现于唐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即修习《老》、《庄》、《文》、《列》等道家经典并以此开科取士。本文首先考察道举制度的设置、举送、开科状况及其具体实施过程,之后具体分析了道举制度的设置对唐代士人的影响,认为道举科设置不仅为唐代士人增加一条入仕道路,推动唐代士人研习道学经书的热潮,也使士人结构发生改变,还为唐代士人文学创作增加新的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全真道的身体观主要有四假观与骷髅观。全真道对身体的这一认识与儒家和佛教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研究全真道的身体观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全真道对生命的独特体认以及重视心性修炼的全真精神成仙说。现代自然辩证法研究认为,人体在本质上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体,与生命具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的正常活动也是生命存续的重要标志。但全真道却认为人的自然形体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在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实在的。这就为不执着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佛教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学、道教等对中国佛教人文关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立场:人文关怀的融摄贯通。  相似文献   

10.
《周易》“经”、“傅”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黄克剑一《易经》中的易道1.《易》并不像郭沫若所描述的那样:剥去“神秘的衣裳”後,留下的只是“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它确实从未脱去一个东方族类的童年的天趣,但正是这份天趣持久地滋养了一种浑全而富有渴望...  相似文献   

11.
木槿、朱槿、佛桑、扶桑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2020,(4)
正作为古往今来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植物,木槿、朱槿、佛桑、扶桑,在古人的记载中,混乱抵牾处颇多,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与联系?木槿与朱槿的区别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从易为普通人辨识的角度着眼,木槿与朱槿这两种同属锦葵科木槿属的植物至少有以下7处明显区别:1.是否落叶。朱槿为常绿灌木,而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传入之初,为适应汉地民俗、方便传播,于是在宣传方面依附于黄老之说,故而当时有"佛老等同,佛老不分"的局面。后来,佛道之间在理论和教义方面经常相互仿效、相互影响,但两教有时也会为争夺宗教、政治地位而斗争,这种现象始终贯穿于佛道两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相比佛教而言,道教之优势在于同民间传统文化存在着诸多关联,故而历史上,道教屡屡以"华夏正统"自居,而视佛教为"夷狄之教",这也是佛道之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在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主张做人与做官相统一。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是做人,治国平天下是做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外在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良好的政治行为。这种理念落实到做人与做官的关  相似文献   

14.
国风 《中国文化》2008,(1):124-141
一 佛教的社会福利事业 佛教徒服务社会、济度世人的行为是有教义做理论基础的,并不只是一般宗教性的善行而己。佛教徒的主要修行德目是六波罗蜜(六度)与四无量心。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智慧)。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四种心态的充量至极。这些德目包含两类内容:其一是促使个人解脱的智慧与修持; 其二是对于众生的同情与救济。  相似文献   

15.
佛教徒服務社會、濟度世人的行為是有教義做理論基礎的,并不只是一般宗教性的善行而己.佛教徒的主要修行德目是六波羅蜜(六度)與四無量心.  相似文献   

16.
唐代金银器与唐代社会生活乾生虽然早在商代中国就已出现了金制品,随后的春秋战国又出现了银制品,但金银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则是在号称中国古代黄金时期的唐代。在唐代,金银器是皇室贵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因此,唐王朝对金银器的制造极为重视,在少府监...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茶道     
唐代的茶道谭前学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使用,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大约是在西汉。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已成为一种嗜好,并已开始用茶...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胡酒     
唐代 ,由于最高统治者实行不问华夷 ,对外开放的政策 ,唐王朝与周边诸国尤其是西域、中亚地区诸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发展 ,交往日益频繁。当时的都城长安 ,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且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都市。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受到西域、中亚的影响 ,而且在饮馔习俗方面也形成了胡化的风气 :胡食 ,胡酒备受青睐 ,胡人开设的食店、酒肆遍于坊市间 ,“胡姬貌如花 ,当炉笔春风” ,吸引了众多的酒客狂饮其间 ,留连忘返。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胡酒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品种 :葡萄酒 ,三勒浆 ,龙膏酒。…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流氓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唐朝的钉梢》,他所根据的“钉梢”事实,是张泌的一首《浣溪沙》词:“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轻,慢辶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张泌,字子澄,淮南人,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严格地说,他应该是五代...  相似文献   

20.
佛武寿     
《寻根》2006,(3):F0002-F0002
释行锋(刘锋),1967年生,河南太康人,嵩山少林寺三十二代弟子,“金至尊”世界武术名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