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英国当代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深谙各种创作技巧。然而,当这些创作技巧与创作的自然需求发生碰撞时,其作品又无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话语。本文拟从通俗文学话语与高雅文学话语两方面对洛奇代表作《小世界》中的矛盾话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流变,与文化思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80年代的文化呈现出精英色彩。文学创作以域外文化为模本,在模仿借鉴中解构传统;以探索创新为目的,在求新求变中超越世俗;以形式的实验为主,在走向世界中追求个性。90年代大众文化具有很大覆盖面。文学创作关注普通百姓的庸常生态,忽视时代英雄业绩的描写;关注当下日常的琐碎生活,忽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关注语言的生活化世俗化,忽视典雅诗性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三种文化的合法性及其身份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构成当代中国文化场域的主体,西方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美学和媒介文化研究为大众文化的合法性提供理论资源,精英文化由于自身的优秀品格和特质而获得合法性,主流文化合法性的获得有赖于这三个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但是这三种文化也面临着身份危机,它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4.
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灰色地带”。在现代社会.艺术的命名权和话语权大多由精英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精英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是所谓精英阶层维护其话语权的阴谋。在现代性发展初期,大众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感性生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审美的自律和泛化。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商品化文学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的商品化倾向和商品化文学的态度是既承认又批判。商品化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话语形式,是一种低调的文化文本,难以提升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7.
张畅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1):116-118
文艺的高雅与通俗,二者的区分、变易和相对融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审美风尚的变化,使人们的审美接受观念发生了改变,致使对雅俗内涵的理解也有新的变化,雅与俗在互动的模式中转化、变易并相对融合。  相似文献   

8.
<南方周末>从文化娱乐起步,之后逐渐转向时政新闻.经20年磨砺,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今日,<南方周末>是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本文从其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其文化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有机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当今历史转型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对高雅文化——这个敏感而重要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肯定,正视面临的危机,剖析反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设高雅文化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雅音乐是具有高尚精神思想内涵的艺术,它具有启发教育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净化人的心灵及真、善、美的人格修养的作用。因此,高雅音乐对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高校学校文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当宗教衰微之后,“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它的新神。然而,随着20世纪以来化的变迁,传统的人艺术化急剧衰落,旧的精英化阶层解体,艺术的膜拜价值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在时代的政治旋涡和商业背景下,京派文学始终与"喧哗与骚动"保持着清醒的距离,这种疏离使京派作家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姿态。这些都与京派作家外省与学院的双重文化身份有着重要关联,正是这种特殊身份造就京派作家独特的文学追求,最终成就京派的超拔与经典。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当社会文化发生变革时,文学与文化总表现为双向运动:一方面,文化变革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文学出现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文学又担任着重要精神职责,成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是这种关系,造就了 20世纪40年代中外、古今、雅俗文化的综合,80年代精英文化和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商品化文学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的商品化倾向和商品化文学的态度是既承认又批判。商品化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话语形式 ,是一种低调的文化文本 ,难以提升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状态的存在者,人对现实的有意识关注表现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精英意识.人类精神文化构成一个多样统一的世界.不同存在者在内、外因作用下不断跨越、移动和形成新的边界.我们要看到边界移动的正常性,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积极迎接和促进这种边界的移动.  相似文献   

17.
冰心、张爱玲两位女性作家都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但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截然相反,不论是描写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呈现出高雅与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刚过,他却凭借写作章回体小说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张恨水热".在消闲与责任交织的文化心态下,张恨水的小说所呈现出"高雅化的通俗"的艺术品貌,进而寻求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先富起来的一些中小城市,面对物质富足的现实,其消费呈现出繁荣的表象。但由于缺乏强大的文化底蕴和有效的理论引导,人们的消费往往趋于物质,而缺失了精神。中小城市消费繁荣表象背后的高雅文化特质的缺失令人深思,应从多个角度对中小城市高雅文化的消费进行有效的研究,以期改变现有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评价。任何社会当中都不存在单纯的、一致性的政治文化,相反,在所有政治体制之下,都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文化分野,即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我国也不例外,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尚未达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认同与冷漠并存,两者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精英在制定政策时更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过程,都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当前,我们应完善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机制,使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达到持续、稳定、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