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语文教育是伴着"五四"儿童本位观的确立而诞生的。"儿童本位"是"五四""立人"思想的深化,但儿童本位观在诞生之初,语文教育便背上了推翻所有旧文化的功利性包袱,而且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被政治话语所牵制,这就决定了20世纪语文教育逐步背离"儿童本位",而走向"文以载道"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于儿童教育。"五四"时期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开始重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又对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提出的"儿童本位"的新型个性主义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儿童的个性达到至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打破教师的"尊者"地位、"治者"角色,必须要实行学生自治;教学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程序,采用自然的、自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儿童文学是阅读教育的核心内容 ,要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把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策略选择到阅读评价 ,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可以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一生的精神财富,笔者从儿童阅读文学的数量、阅读结构、阅读现状、童年生态、作家作品的思想力和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考察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剖析了产生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要想摆脱危机,必须明确“儿童本位”的阅读方向,走亲子共读的全社会阅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提出的儿童的天性是第一位的、活教育等一系列儿童教育理念,是他对中国幼稚教育的一大贡献。他提出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其儿童观实际上是社会和个人本位教育传统的调和。  相似文献   

7.
鲁迅受到"五四"前后文坛氛围的影响,开始了对儿童的关注,并与周作人、郭沫若等人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这种崭新的时代意识标志着新生一代的觉醒,但对"老者本位"思想进行价值转换却面临巨大的阻力,于是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体现出的儿童意识异常沉重而复杂.  相似文献   

8.
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近几年的童书市场上销量很好,她的创作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以本土原创为特点,其作品感动了中国儿童,充分显现出本土作家的创作优势,对于拉动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吸引更多的孩子来阅读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夏丏尊语文教学"形式观"体现了对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觉探索,他所说的"文字形式"是由语言材料与文字理法两个层面构成,不仅仅指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法则"和"共通样式"。他主张语文学习着眼点在"形式",是基于特定语境及语文可教性考虑,并不意味忽视内容,学形式只是真正语文教育的第一步。对夏丏尊语文教学"形式观"的丰富内涵进行还原性的梳理、阐释,可以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培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的阅读教学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学客体对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多属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亲缘性和契合性,在实践应用的内容、载体上具有着同一性。但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应用能力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能力不强,故本文从儿童文学角度研究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教学能力培养,以提高准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把翻译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改造国民性结合起来,从用科幻小说开拓国民思想的归化编译到为中国文化能从西方文化汲取更多营养而采用的原汁原味的"宁信不顺"的直译,尤其在做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鲁迅重视儿童发展,从立人出发,翻译具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的语言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翻译观。不同时期,鲁迅的翻译目的也不同,在特定目的下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变化,这些都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不谋而合,弗米尔的目的论主旨在于译者要根据译本的目标读者的需求而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或是编译等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莫衷一是。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论"主要有四种观点:"古已有之"说、"晚清"说、"清末民初"说、"五四"说。这四种观点虽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走过了一段从"自发"到"觉醒"再到"自觉"并最终在五四时期定型的漫长道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儿童文学放到过程中去做有序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走出传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观,塑造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作品形象并大胆挖掘儿童生活中被忽视的儿童审美心理,有利于创造出更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五四时期为中国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从目的论的角度通过对翻译目的、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出茅盾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策略再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离不开教育.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可以从儿童文学读者审芙倾向得以体现.儿童读者的儿童文学审美倾向主要有:愉悦性、游戏性、生活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以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由其催生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当代市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但是随着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历史观。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以"五四精神"还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当头棒喝是为十分必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五四精神"强化红色理论教育、积极宣传弘扬五四精神,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顽童是富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是儿童文学中有别于正统“好孩子”的“另类”人物形象,在顽童的“顽”与“玩”的背后体现了儿童的生命冲动。从梳理了的顽童形象的演变历史可看出,其间顽童形象的变化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儿童观内涵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作品拥有生动、直观的特征,对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有不能替代的地位.在学前教育教学当中,儿童文学课程是一定要学习的科目.因为儿童文学教学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儿童文学课程应该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持续地探究、改善和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