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的大气层中本来是没有氧气的。大约在35亿年以前,地球上开始出现了最初的生命。到了大约22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海洋微生物以及原始的植物。它们用自己的光合作用,不断地放出氧气。而存  相似文献   

2.
臭氧,你知道吗?雷雨过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就是空气中的氧气在雷电的作用下转化成了臭氧的缘故.大气层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距地球表面25km~30km、被人们称为平流层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臭氧层.其实整个臭氧层中的臭氧量并  相似文献   

3.
于之珠 《高中生》2010,(3):55-55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第三次物种大灭绝。这是地球史上最严重、最惨痛的灭绝事件,其中70%的陆地脊椎动物彻底消失踪迹,而海洋生物更是险些全军覆没,有超过90%的种类永别地球。当时由于浅层的大陆架大面积暴露,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海洋“窒息”,形成大片“缺氧地带”。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电脑》2005,(11):30
月球上的白天和夜晚都长达14天,真是漫漫长夜无心睡眠,没有电视没有游戏,只好看书来打发时间吧。只要你坐在朝地球的一面看书就可以不点灯,靠着地球光,连书本上的标点符号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照这样说来,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要比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亮得多,对吗?确实是这样,月球的直径是3480千米,而地球的直径有12756千米,相当于月球直径的3.7倍。这就是说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直径要大3.7倍,面积约大14倍。不单单是这样,地球反射太阳光的本领要比月球大5倍多,月球上也没有大气层阻碍光线传播。这样,月球天空中的那个圆地球,…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从自然界采到一块8000万年前的玛瑙,发现其中密封着一个气泡,经检测,气泡中的氧的含量达30%,也就是说8000万年前,地球大气中氧的含量为30%。各位小朋友都知道,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据环境科学家测算,现在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原来,从8000万年前至今,地球上氧气的浓度一直是在减少哦,而且科学家通过不断实验发现:人类会感觉到舒适的氧气浓度为20%——30%,也就是说为了人类的生存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氧气了!不然,我们“地球家园”可能就不会再适合人类居住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茫茫太空里先建设一个“星际家园”呢?我们知道,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增加地球大气里氧气的含量就要多多植树!而在众多的星球中,火星是最有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是火星上二氧化碳的含有量是95%,几乎没有氧气,人类移居火星最大的难关就是“缺氧”,因此现在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目标就是——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大气能产生压强,但你知道大气有几层吗?古人常说"九重天",那么大气是否有九层呢? 在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竖直向上,这层大气可以延伸到数千里的高空.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越来越小.地球大气层与星际并没有严格的界  相似文献   

7.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他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有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拦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O3)构成的,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味的气…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绿色植物群体。森林树木枝叶繁茂 ,占有巨大的地面空间 ,利用太阳能效率高 ;它的根系发达 ,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大地 ,改善空气质量 ,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改善和构建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首要支柱 ,体现出了森林的“环保价值”。1 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厂”生物的呼吸 ,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燃料燃烧过程 ,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吞碳吐氧”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将很快消耗贻尽。森林的造氧能力很…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的发现,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为寻找“另一个地球”旅途上的里程碑.消息传出后,各路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调侃:“不知这辈子能不能去‘另一个地球’买房.” 想象虽然美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人类未来的命运还系在地球上. 难点一:往哪搬? 想搬家,首先要选好新家,正如天文学家所做,寻找“另一个地球”. 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需具备多项要素.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有气压适度的大气层,合理的大气成分和比例;有岩石质的表面和完美的磁场等.该行星所属恒星的能量释放也需稳定.  相似文献   

10.
凌晨5点,旭日东升,天色大亮,为此,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我还记得月球没有大气层,即使太阳出来,天空也是黑的。现在,我在火星上终于迎来了飞离地球后第一个真正的白天,这说明火星确实存在着大气层啊!想到这些,我怎么能不感到心情振奋呢?  相似文献   

11.
所谓“航空”,就是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活动,所使用的飞机、直升机、飞艇和气球等飞行器统称为“航空器”。所谓“航天”,就是人类冲出地球大气层,到宇宙太空中去活动,即宇宙航行。它所使用的是航天器及其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2.
孙跃勇 《考试周刊》2011,(15):160-161
一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或大气,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气。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科海泛舟“神六”回家之路并不轻松。为什么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一是要过“烧蚀关”。在距地球约100公里处,返回舱开始进入大气层。此时,飞船会变成一团火球,表面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同时,还要过“黑障关”。进入大气层,  相似文献   

14.
<正>从45亿年前形成至今,地球自转越来越慢,而地球自转一周即为一天,因而一天的时长也越来越长。当然,这里说到的地球自转降速是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里非常缓慢发生的,我们人类无法直接感知,但又跟我们休戚相关。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认为一天时长的增加很可能跟历史上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加密切相关。而正因为大气层经历了氧气含量急剧上升,才陆续诞生了我们今天熟知的这些依靠有氧呼吸的生命体,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5.
月球之旅     
引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质量为地球的1/81。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因此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晴区。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月球有22个玄武岩构成的“月海”,最大的“风暴洋月海”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月球有许多环形山,最大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303千米。  相似文献   

16.
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有个常识,虽然离地面越高会越冷,但感觉高处的空气会更清淡、清新,因为高空气体没有地面尘土和人类排放的废气等等的污染。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个观点针对大气层下面来说,没有错误,但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那么对于大气层外面的空气,气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居住的地球,事实卜是一个大温室。原来,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还有人类长期用于取暖、烧饭、开动机器或车辆运行所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这些气体具有类似玻璃窗和塑料膜的作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atmosphere)射向地球而使地球受热,温度升高,而大气层又能够阻止地球向外散发热量,这样,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这是为什么呢?要想揭开这个奥秘,得先从地球上的空气说起。地球的周围有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厚厚的空气,人们称之为大气层。大  相似文献   

19.
学生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流星穿过大气层被烧掉,而人造卫星发射时也穿过大气层却没有被烧掉呢?这是因为流星穿过大气层前,在星际之间运动的流星体就具有一定的速度,当闯入地球大气时,在地球强大吸引力的作用下速度加大,流星越接近地球,地球对它的引力就越大。因此它的速度迅速增加,最后能达到20—  相似文献   

20.
“日出”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日出”与光学知识、运动学知识等联系紧密,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了与“日出”有关的试题.下面列举几道与“日出”有关的试题,供同学们赏析.例1(1999年全国高考题)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解析如果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只有当太阳升出地平线后,人们才能观察到日出.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还未升出地平线时,太阳光依靠大气层的折射和反射,会使人们提前观察到日出.选B.例2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