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赠言的个中韵味有了深刻的领会.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知道学习中的“三味药”吗?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胡适先生当年学习时就常吃这“三味药”。第一味是“问题丹”在学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后,必须留一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有时间,就把问题拿出来研究。胡适先生认为,这样人就不会懒惰了,因为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魏邦良 《师道》2009,(3):43-43
胡适曾给某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胡适在演讲中所说的这个防身“药方”,有三味药。第一味叫做“问题丹”,第二味叫做“兴趣散”,第三味叫做“信心汤”。  相似文献   

4.
胡适先生曾在一次大学生毕业会上,给毕业生们开了一个含有三味药的"防身"药方: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我以为,这药方也适用于今天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进行家教,用后肯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胡适开给毕业生的三味药。 人之一生,难免患病染疾,有病用药,对症而下便有助于身体恢复。而学之一生,亦会遇上种种“病症”。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要学好知识,必须常备“三味药”。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2,(34):13
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过三味"药":第一味叫"问题丹"。每个人总得带一两个麻烦且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第二味叫"兴趣散"。人生总得有个乐趣,拥有不为名、不计利的爱好,会避免心灵枯竭。第三味是"信心汤"。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胡适先生应邀对毕业生离校寄语时,作了一次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演讲,他以老大哥的身份赠予了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一个防身的药方,作为随时救急之用,包括"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三味药。  相似文献   

9.
钱敏 《中国教师》2009,(Z1):550-550
<正>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中,开出了"三味药":一是"问题丹",二是"兴趣散",三是"信心汤",胡适这三味药,与其说是"防身药方",倒不如说是"成功药方"更为妥当,这三味药,虽然单独看都很平常,没有新意,但把这三味药  相似文献   

10.
要带着“问题”学 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大干世界奥秘的探索与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答的历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苹果树下的遐想“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并不飞到天上去?”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大师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开的三味“隐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只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篇写母亲的自传体传记文学,胡适先生在文中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本教学设计的关键词是“听故事,理内容,说形象,品妙笔,做积累”,即通过学生耳听、口说、脑思、手写等充分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在受到人生成长教育和美德教育的同时,从中了解和感受自传的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创造性表述”呢?鲁迅先生的话很具启发,他说:“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已经知道学生作文存在如上问题,便可沿此“逆向”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次,一位教师临时有事请假,教务处临上课前安排我代课。于是,意外的机会就产生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师:张老师有事请假,学校安排我来上这节课。因为属于计划外的课,我就想做点计划外的事。也就是说,我想改变一下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不知同学们同意不同意?(欢呼声一片)师:胡适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的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可见提“问题”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提“问题”的比赛,大家可以带着游戏的心态来参与。当…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叫学生学。”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1932年,胡适先生在《独立评论》杂志,发表了《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开出了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这三个药方。问题丹,按胡适的表述: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做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问题意识的培养1.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  相似文献   

16.
一、咬文嚼字,推敲语言 著名的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许多名言佳句,如不狠劲“咬”,能明其妙?不细心“嚼”,能知其味?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三自”“三导”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探→自答”的过程中,教师施以“引导→开导→指导”的教学程序。本文具体从教师的“三导”来谈谈操作过程。 一、学生“自学”中.教师的“引导”不可少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自学前教学目标的设定引导。如: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者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本册、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并且具体化;二是本课或本知识点学习方法方面的引导。一般采用“提示式”…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将其引向真正的创新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好方法。一、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虽然该阶段学习的都是已成定论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不存在什么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  相似文献   

19.
祥和 《中学文科》2004,(10):17-17
话说差不多先生上了天堂,知道自己在胡适笔下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代表,不禁气愤难当:“我有这么差吗?不,我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说完,重新投胎去了!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带着“问题”学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大千世界奥秘的探索与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答的历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苹果树下的遐想:“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并不飞到天上去?”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大师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开的三味“隐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只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