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人是一个早己消失的民族,巴文化也只存在于远古典籍的只言片语之中.巴人的踪迹何在?巴文化缘何消失?都成为千古之谜,也是《大河之舞》言说的文化起点.罗伟章将他对巴文化的思考浓缩于一个小岛.故事发生在古巴国地界川东宣汉县境内.罗家坝半岛位于宣汉境内后河与中河的交汇处,环境封闭,民风强悍,保留了古代巴人“尚武好斗”的习俗.对内以武力解决争端,“他们的交谈方式,不用嘴而用拳头”;对外“他们的好斗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御”.半岛居民的好斗和喜欢跳一种集体舞“摆手舞”是古巴人“刚勇好舞”的古风遗存.这样的古风使得罗家坝“多年来没添过一个外来户”,半岛人顽强地保留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2.
黄可佳 《寻根》2016,(4):102-105
正距今4000多年前的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末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群为其命名地。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先后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史前城址以及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发现的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制品,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石家河文化玉器主要发现于湖北省境内,是除红山玉器、良渚玉器、齐家玉器外,中国史前玉器中重要的内容。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种类丰富,特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化内涵丰富而凝重,它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文化以它的根性和绵延不断而区别、优越于其他地域文化。中华文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原文化作为主体,才如此辉煌、历久不衰,永远矗立在世界文明之林。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中华文化论坛》在今后的办刊宗旨中,在面向全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同时,更应加重对区域文化中之巴蜀文化的研究。所谓“巴蜀文化”,其实是巴蜀地域文化不断与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邻近周边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交流、菩草的产物。巴蜀文化既有着属于中华文化共性的一面,亦有着区别于中华文化圈内的其他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研究巴蜀文化也是研究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虽然处于祖国的西南腹心,并且被崇山峻岭所环抱所阻塞,以致于有“蜀道难,难于…  相似文献   

5.
一直疑似自己是客家人的后代。从我的祖籍广东中山三乡的郑家祠堂和乡亲的传说中得知:我们中山郑家的先祖数百年前从中原迁至福建,后有一位先祖被朝廷任命为员外赴任广东香山县(当时的香山还是一片珠江三角洲;中积的蛮荒之地,又数百年后因一位历史巨人而改称中山)。我是带着探访先人故里的心情来到福建,见到了福建的土楼。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从新石器时代起就与黄河上游的文化有密切联系.在先秦时期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不断有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因素融入进来.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种因素汇聚与不断融合的结果,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川盆地每一次文化变迁的高潮都与外来人群的迁入有关,造成外来人群的迁入可能都与中原地区重大社会震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客家古村落的文化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登秋 《寻根》2005,(1):136-141
客家文化根在中原,中原文化较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传人客家人聚居区“闽粤赣”三角边地后,由于地域边缘性特征显著,村落环境、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护较好,就形成现代所称的“古村落”。同时该地区的古村落建筑均讲究恃险而建,深居山区腹地,为外界所难进入,  相似文献   

8.
任崇岳 《寻根》2007,(3):4-9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寒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中原的汉人迥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2,(6):144
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5,(1):145
中原特色两岸协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  相似文献   

11.
"西口文化"是中国地方学宝库中的亮点之一,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找活路结伴"走西口",向今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西口文化"作为生发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在鄂尔多斯地区究其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曾数次由中原内地向鄂尔多斯边塞大移民,尤其是秦直道的修建,为开发塞北,发展经济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鄂尔多斯而言,"西口文化"是中原移民文化的历史延续,在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进一步密切相融,为造就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功不可没而载入了史册。显然,注重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对于探究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内涵,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刊特设西口文化栏目,借他山之玉,将陆续编发相关研究文章,并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5,(2):145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5,(3):145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  相似文献   

14.
陈友义 《寻根》2011,(6):37-43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而著称。伦理纲常渗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4,(2):F0003-F0003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6,(2)
正中原特色两岸协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简称"新中原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6,(3)
正中原特色两岸协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  相似文献   

18.
陈学文 《寻根》2016,(4):38-41
正中原故地,闽台姓氏之原乡据诸多历史文献、姓氏谱牒记载和专家学者的研究,闽台两地和中原有着源远流长的史缘、文缘、亲缘关系,中原姓氏、河洛文化,是闽台地区的姓氏之根和文化之源。许明镇编辑的《台湾源流》,在《台湾百家姓固始  相似文献   

19.
杨蕤 《华夏文化》2007,(3):47-49
西夏文化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西夏文化是在与周边文化不断地融合、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具体来说,有三支文化对西夏文化影响较深:中原文化,即一般所讲的农耕文化,吐蕃文化以及回鹘文化。就中原文化而言,西夏学界常用“唐宋文化”一词代替。平心而论,“唐宋文化”的确对西夏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但“唐宋文化”这种提法容易给人造成唐宋一统文化面貌的误解。事实上,我们在承认“唐宋文化”有继承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二者之间亦有较大的差异。李泽厚《美的历程》谈及唐宋文化不同时说…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6,(1)
正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哑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简称"新中原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