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平 ( 185 2 -193 2 ) ,初名登廷 ,字旭陔 ,后改名平 ,字季平 ,初名四益 (译 ) ,晚年又号五译、六译 ,四川井研人 ,光绪进士。 1875年进张之洞创立的等尊经书院受学于王运 ,治今文经学 ,尤重《春秋》。廖平曾历任四川国学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廖平的一生学术发展道路以“变”为其基本特征 ,其经学思想共计发生六次大的转折 ,在中国学术史上是颇为注目的事。廖平早年研求宋学 ,主张尊孔。他自称“幼笃好宋五子书八家文。丙子从事训诂文字之学 ,博览考据诸书。庚辰以后 ,厌弃被碎 ,专求大义。”庚辰为光绪六年 ,廖平已 2…  相似文献   

2.
民族优秀文化的“文明”观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本质。“文明”一词早见于《尚书·舜典》睿哲文明”,疏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指治国者的道德和才能应当像太阳一样光照。《周易》一书中的“文明”一词具有和人文”一词相同的含义。它认为君子应学习天文”,研究和了解自然的道理,“以察时变”;应学习“人文”,研究和把握社会的道理,以化成天下”,使社会和个人趋于文明。我国古代文献中,“文(明)”和“野(蛮)”相对,文”是礼仪规则、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的总称。战国末期大思想家荀子说:“不敬文,谓之野”,“不敬文,谓之瘠”,不尊重文…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来看,“尊祖返经”、“汲古返经”并不是哪一个朝代的特定产物,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原典情结”使然。而“原典情结”植根于“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识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文论和我国治学之术。  相似文献   

4.
“尊德性”与“道问学”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集中体现先秦儒家的两种价值追求;至宋代以后成为宋明道学的两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5.
宋育仁早年入读成都尊经书院,为书院早期的学生,学成后被任命为参赞出使欧洲,是四川担任驻欧使节的第一人。其一生波澜壮阔,也与尊经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该书院由弟子成为山长的唯一一人。  相似文献   

6.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主张"学问贵成体系",这是他的治学心得,也是其治学的目标。蒙先生的这种"体系"意识既表现为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溯源明变,又表现为融各领域为一体,体现出蒙先生治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7.
钱仓水 《寻根》2020,(2):94-97
蟹先秦典籍里频频涉蟹:《周易·说卦》传曰“为鳖,为蟹,为蠃(通螺),为蚌,为龟”,把蟹列为有着坚硬外壳的水产动物一类;《尚书·周书·王会》曰成王时“海阳献大蟹”,《山海经·海内北经》曰“大蟹在海中”,都提到了海里产大蟹;《国语·越语》曰“今其稻蟹不遗种”,吴国水稻田里的蟹吃光了稻谷,连种子都没有剩下来;《庄子·秋水》曰“虷(蚊子幼虫,又名孑孓)、蟹与科斗(即蝌蚪)”.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技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世界.在历年的国际杂技大赛中屡获大奖,为国家赢得了极大的荣誉.10年来,在蒙特卡洛国际大赛中,中国多次夺得金小丑奖;在巴黎,中国参赛11次,就有9次夺冠.中国成为当今国际大赛竞争的主要目标.1992年2月,我受文化部指派,去巴黎第十五届“明日”和第六届“未来”国际杂技艺术节担任评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机会.巴黎是一个国际杂技比赛的老赛场,从第五届起,中国年年参赛.大赛主席莫克莱尔先生给予高度评价说:“中国的参赛,使整个赛场增添了光彩.”7年前,我曾当过第七届的评委,7年后再去,情况变化很大:比赛场地由室外大篷移至室内冬季马戏场;比赛规则和评奖办法更趋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其规模和质量都有发展提高.这届比赛,中国广东杂技团的“女子大跳板”和大连杂技团的“软钢丝”参加“明日”赛,沈阳杂技团的“顶碗”参加“未来”赛.三个节目临场发挥均很出色.虽然受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激烈挑战,但终以高难技巧和编排新颖而分获金奖、银  相似文献   

9.
《弥勒尊经》蠡测——兼与马西沙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尊经>是清代民间宗教教派清茶门的重要经典.本文通过考证研究,认为<弥勒尊经>是一部与<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清茶门另一部重要经典)在政治倾向上根本不同的传道经书,并指出该部经卷对清中叶以来下层民众信仰世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就其本人而言,他早年精通学问,学作圣贤,后从戎理政,位居高官。在学问方面,他对于历史、古文、书法、理学、典章制度方面都有造诣。曾国藩一生中令人可圈可点的还有他的用人之道。曾国藩的用人之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看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提拔和培养。曾国藩对其弟曾国荃说:“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义,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可见,曾国藩对人才十分重视。如果一时找不到最合适的人才,曾国藩认为可以通过培养、雕琢,造就有用之才。他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  相似文献   

11.
<正>名称:曾侯乙尊盘时代:战国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收藏处:湖北省博物馆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流行着把学问三分为义理、辞章、考据的观念。后来曾国藩出於时代的需要,加上偏于应用的“经济”(即所谓经世之学),於是又出现学问四分的观念。①后者虽未能完全覆盖前说,却也同样流行。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国学”?从历史来看,我国西周时期由政府来办学,没有“私学”;“学在官府”,称为“国学”。直到春秋末期,孔子办私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教育遗产。当历史演进到十九世纪末,西方的科技和社会科学大量传入我国,称之为“西学”,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本土的学问,称之为“中学”或“国学”。1925至1929年清华大学办“国学研究院”,所谓“国学”,指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今天人们所说的“国学”仍然是这个意思:优秀的民族文化之简称。当前“国学热”表现在多方面:有少数大学办“国学院”,许多综合大学开…  相似文献   

14.
名人语录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大加图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亚里士多德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卢克莱修有学问的人是一块真金,在任何地方都会受人尊敬。——萨迪不学无术的人的想象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  相似文献   

15.
朱熹《张栻神道碑》和杨万里《张左司传》关于张栻“绝嗣”的记载,盖指张栻没有嫡传子嗣,并非无后人;《宋史》之《度宋记》和《文天祥》关于张栻“有后”的记载,盖指犹子焕、炳等,并非亲生嫡传;清代多种《张氏家谱》关于张栻“后代”的排列,乃追宗认祖使然,多不足信。  相似文献   

16.
外媒导读     
《世界文化》2014,(9):56-56
“优生”婴儿也“困惑”父母要比正常多;“心事”不再是秘密:大脑中的图像或被科学家破解;英国艺术家大胆想象人类五十年后食物;女设计师才华尽显 仿人皮家具触感“非凡”  相似文献   

17.
僧轩  路琪 《世界文化》2014,(7):19-22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出现,人类正冀望可以变成自己的上帝,通过技术加工、信息化作用、基因干预,创造出人工人、克隆人等“后人类”。“后人类主义”带着对传统人本主义的批判,是预设着“人”的终结,还是能成为人文主义的补充?答案的追寻,两种思潮的碰撞,也体现在近几十年欧美电影的创作中,其表现形式是一系列反映物种间;中突和矛盾的科幻电影:一类是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或是其他物种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英国伟大的作家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曾经把图上的这尊雕像称之为“美国最伟大的雕塑作品。”这尊妇女雕像的形态显得有些神秘,它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罗克·克里克公墓亚当斯纪念碑的主体。亚当斯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亨利·亚当斯的妻子而建造的。亨利·亚当斯是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雕像的周围植满了丝柏和冬青。随着时间的流逝,灌木  相似文献   

19.
1925年7月,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的公开演讲。一开始便提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的观点,并且在演讲中讲到,“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  相似文献   

20.
为学者画像     
张柠 《东方文化》2000,(3):65-68
蒙田(1533-1592)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随笔中有大量的引,几乎引遍了古代希腊罗马先贤圣哲的言论,显示出惊人的博学。因此,他也可以说是一位大学。一位批评说:“《随笔集》描绘了蒙田深刻的‘自我’,它已成为人类明的象征,是世界各国正直人的枕边书……是那些依然相信人类尊严的人永久而普遍的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