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蒙 《中国文化》2006,(2):166-169
有人說胡適是現代孔子,其實這話是不必的,是胡適已經足夠了。無可諱言,如果二十世紀真要推舉一位代表人物。這人多半是胡適。胡適的思想域度很廣,教育思想是其中一方面。由於篇幅所限,胡適關於教育的文字不能盡選;加之胡適的教育主張無處不在,很難機械切割,所以文選就成了某種象徵意義的東西。而且任何文選衹能代表編者個人,好在這些是現代社會游戲規則所允許的;所以我們的目的衹是想引起讀者共同閱讀的興趣。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秋柳》诗是他一生极其钟爱的诗篇,从他早年上海求学、留学美国、任教北大再到为抗日而至美国从事外交活动几个时期,其生活和思想是与《秋柳》息息相关的,这是与胡适喜爱道家思想并深受道家影响分不开的。胡适思想的演变轨迹可从胡适对《秋柳》诗的创作、修改及其种种诠释中寻绎出来。笔者认为,胡适《秋柳》诗中的“西风”喻其生活逆境或当时社会反动黑暗势力,与“西化”思想没有关系,诗中的“秋柳”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意象。本文遵循知人论世的诠释原则,力图在特定社会一历史进程中理解胡适《秋柳》的主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澄清有关误解。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灯谜     
王峰 《中国文化》2007,(1):154-156
博學多才、涉獵廣泛的胡適先生非常喜愛燈謎,此事是鮮爲人知的。下面的兩首與謎有關的小詩,是他在1932年間所賦。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品质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  相似文献   

5.
胡适留美7载,人在美国时却以首倡白话文在国内名声大噪,但据曾在胡适家中住过的石原皋说,真正使胡适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还是以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打下基础”。可见,胡适是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为基点,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内建立了稳固的地位,但这也并不预示着《大纲》及其所应用的实验主义方法在民国学术界的尝试是一次成功的范例,因为在褒扬声的背后诸多学者也发表了对其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有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声还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6.
肖伊绯 《寻根》2014,(2):139-142
胡适《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代的著名自传之一,一直是后人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胡适幼年时期在家乡所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浸透着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点点滴滴。这里边不但有私塾印象、学堂感受,还有更多描写家庭教育的片段,慈母严父的种种教育细节,等等。而所有这些时代记忆,对于时隔百年之后的现代读者而言,不但具有新奇的历史现场感,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之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以今天的眼光看,他当时取得的成绩,亦显得相当特异。上世纪初,胡适还不过是一位留学生,可他的几篇关于新文学主张的文章竟然在国内风靡一时,引发极大的震动。胡适并非主修文学,他的这些新文学主张,由何而来呢?通过翻读胡适日记,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对文学一直有着浓厚兴趣。在留学期间,他更是广泛阅读到大量西方经典及流行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为他后来新文学观念的形成起了极大作用,更为他倡导新文学"垫"了底。这底子的深厚,扎实,是与胡适下大工夫攻读互为关联的。这里,我们不妨以胡适对西方经典作家莎士比亚的阅读为例,来了解其修习情况。窥斑见豹,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对世态、人性,有广泛而深切的描摹;在写作手法上,他对人物刻画细致精微,情节安排合于现实,结尾处却又常常出人意料。对于看惯中国旧式小说的读者,实在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特别魅力。莫泊桑的作品,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一些深有学养的文化人也十分钟情,譬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  相似文献   

9.
周質平 《中国文化》2006,(1):163-174
前言最近20年來,海內外有關胡適年譜和傳記的著作,下下數十種,但對1948年底胡適飛離北平,到 1949年國民黨撤離大陸,胡適決定暫寓美國的這段生活和心境,記載卻極有限。這一方面固然由於胡 適個人的生活往往衹是瑣碎的日常事務,無論就學 術史或政治史而言,都無足輕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材料不足,無從建構起胡適流亡歲月中的點點 滴滴。本文以胡適十幾封從未發表過的家書作為基 礎,輔之以其它材料,來重新審視他在這段艱難歲  相似文献   

10.
11.
辛亥革命十年以后,所谓民国,仍然是空有其名,实际上没有成为一个统一国家:南北分裂,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内战频仍。胡适这时并不失望气馁,尤思有所作为。他在民国十一年二月七日的日记里说:“自从《每周评论》被封禁,我等了两年多,希望国内有人出来做这种事业,办一个公开的,正谊的好报。但是我始终失望了。现在政府不准我办报,我便不能办了。梁任公吃亏在他放弃了他的言论事业去做总长。  相似文献   

12.
程巢父 《中国文化》2007,(1):151-153
集句是中國傳統的讀書人在做詩之外别創的一種韵語文學樣式。所谓“集句”,就是集古人之成句以爲詩。這須是讀詩、做詩達到爛熟程度之後始能駕馭的一種體裁,非初學詩者所能爲功。宋人沈括的《萝溪筆谈》說:“王荆公始爲集句詩,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後人稍有效而爲之者。”但王安石還不能算是首創者,晋朝的傅咸嘗集《詩經》句以成篇,是集句不始自荆公的碓證。  相似文献   

13.
任重 《寻根》2005,(2):104-107
众所周知,《独立评论》是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众文化精英所创办的、发行全国各地乃至欧、美、日、德等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对于这本刊物,世人只知道有胡适,其台下人物黎昔非先生则至今仍鲜为人知。黎昔非于1932年4月应胡适之邀出任《独立评论》的经理人,直至1937年7月25日最后一期《独立评论》出版之后,于7月27日离开北平,与《独立评论》相始终,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蒋介石——从胡氏日记看二人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肖伊绯 《寻根》2014,(1):113-119
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自传之一,令后世无数读者无限追怀。迄今为止,这本自传已经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乃至日本等地再版、重印、增订多次,仅就胡适生前出版过的版本考察,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在1942年春给朱延丰的《突厥通考》一书作序时写道。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要略》首次从外缘方面探讨了诸子缘起之历史实相。20世纪初叶,章太炎作《诸子学略说》等,重提刘、班旧说。而胡适则因《要略》之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驳章太炎之说。章、胡的这种学术史言说均具有创立中国新的学术范式的意义。这至少说明,任何一种建立中国近现代学术范式的努力,都无法漠视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学术资源。这是胡适钟情于"清儒家法",章太炎诸子缘起说虽遭批判,但其诸子学仍大行于世,并仍能于近现代学术建立有所贡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议很大。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删《书》、序《书》、编《书》。近代以来又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孔子与《尚书》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书》为孔子所作。大量事实表明,孔子确实存在删《书》、序《书》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似乎已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新起的印刷媒介(尤其是报纸杂志)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主制度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推助之功。本尼迪克特&;#183;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指出“‘印刷资本主义’(printcapitalism)的出现,一种新型的权力被投放到世界上来,这就是大众文学(mass literacy)的权力,印刷资本主义有效地排除了人与人以及群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需要,从而使得民族亲和性规划(projects of ethnic affinity)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