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评价的目的、主体、对象、范围、标准、方法、解释等要素,是素质教育课程与教育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一、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目的要从“甄别选拔”转变为“育人为本”;二、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三、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对象要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从“重产出”转向“重效率”;四、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时空观要从“课程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从“固定课程表”转变为“弹性课时约定”;五、课程…  相似文献   

2.
<正>当信息技术课程由"重传授"走向重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演示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深度建构“语用”课堂,应当:基于文体,深度建构陌生化“语用”课堂,让课堂由惯常变得独特与陌生;基于学习,深度建构学习化“语用”课堂,由“教语用”走向“学语用”;基于课程,深度建构课程化“语用”课堂,由“课文之用”走向“课程之用”;基于语境,深度建构情境化“语用”课堂,由“语用技术”走向“语用素养”;基于生活,深度建构生活化“语用”课堂,由“文学之用”走向“生活之用”,回到根本旨归与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我国高校课程考核的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具有以下趋势:考核理念由重管理走向管理与教育并重,考核内容由重知识走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考核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走向教师、学生同伴、学生本人共同参与,考核方式由重终结性考核走向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也就是说,它由政府、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走向—个更有利于人发展的新情景的时候,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便更加密切起来。落实到美术课程上,我们觉得其功能和认识应该有这样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求教学范式实现根本转变,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教材”到“课程资源”);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是一场教育革命。它的重心是把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  相似文献   

9.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新课程修订工作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其修订要点主要在于搭建了新目标,强调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建构了新内容,强调由“零散知识点”走向“课程内容结构化”;催生了新教学,强调由“教学内容变革”走向“学习方式变革”,突出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倡导了新评价,强调由“育分导向”走向“育人导向”,以变革纸笔考试、推进表现评价和加强技术赋能实现评价育人。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逐步深入,新的课程体系存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南原来的重知识传授、重理论学习转变为重学生发展、理论实践相结合;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树立“以人为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年来,语文课程“文道”关系失衡,重视文本思想内容、忽视文本语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古代课程文史哲不分,在“文”与“道”的关系中,重“道”是必然的.现代课程文史哲三分,“道”的功能由相应的学科承担,语文理应重“文”.语文教学该由“文”入“道”,披文入情,重在“道”的表达,而不在“道”本身,否则会偏离语...  相似文献   

14.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周晓玲 《考试周刊》2011,(64):115-115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成性的教育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通过开展课程演出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以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演出为例,其实质是一种情境体验式的实践教学,由平时的课堂演出和期末的汇报演出两部分组成。其实施过程包括制定课程演出教学计划,教师做好指导监督、推进工作以及总结与反思工作;其实施意义包括从难以落实到容易操作、从重说教到重体验、从抽象的道理走向具体的事例、从“大事”走向学生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讲坛”变为学生的“舞台”、师生关系从单向型变为双向型;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奖惩机制是影响课程演出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课程开发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其开发需要放在教师的职业背景中进行,从“学问中心”向“职业实践”转向,在课程中凸显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学习向获得教育智慧拓展,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向“行动本身”转变,课程实施超越“去情景化”走向“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重要理论基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课程由集权走向民主,由预设走向生成.由专家走向教师。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权威主义”知识观背景下知识被少数所谓“专家”、“学者”垄断和刨造解释的局面;打破了“整齐划一”的知识、“普遍适用”的知识一统天下的局面,地方性知识、个体性知识成为知识共和国的公民。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合法地位,教师再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编制者。从教师的角度讲,这样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