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不但能给学生知识的营养,更要给学生心灵以文化的洗涤,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所以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语文味像一杯刚刚冲上的浓浓的咖啡,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沁入心脾;语文味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轻轻地或者激情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语  相似文献   

2.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3.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何为语文味?把“语”字拆开来看,“言”加“吾”,就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所以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口头的、书面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拥有这样的“语文味”并非易事,其中通过“读”是不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朱娅 《考试周刊》2011,(91):52-53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第一"味":净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郑宜军 《教师》2013,(27):31-32
语文课到底该如何上,许多大方之家都有独到见解,但我更欣赏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观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于是它就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7,(9):28-31
在Google网,输入"语文味",搜索到的相关网页有21万项之多,其中有一个网站就叫"语文味网",还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就是"语文味",可见"语文味"是一个讨论得多么热闹的话题,又是一个多么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话题。那么,经历了这么多的讨论之后,"语文味"如何落实到真正的教学实践?我们邀请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一些资深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了研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味"已经不再是一个玄秘的词语,而是真切地落脚在了教学的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小军 《广西教育》2012,(21):75+77-75,77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11.
苏红利 《考试周刊》2011,(70):60-61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老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让“语文味”充满整个课堂,用爱心打动学生,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3.
喜欢一个老师的课,就如同喜欢一本书:静静地等他走上讲台,静静地等待一卷书徐徐打开。 他不用过多的言语,只要往那儿一站。就有一股强大的气场,就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一手漂亮的板书,就是极有味道、极诱人的封面了。也是字词句段篇,也是听说读写书,这些内容如家常饭里的五谷杂粮,经其恰到好处地烹调,一种绵远深厚的书卷味就充溢了课堂。  相似文献   

14.
1.识字教学富于趣味。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文味"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汉字魅力、词句内涵、留白回味、结构梳理以及教师语言五个方面展开"语文味"的研究。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语文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听了一些研究型、竞赛型的语文课,让人感觉到:预习有了,解读没了;导语有了,题解没了;讨论有了,读书没了;媒体有了,范读没了;赞扬有了,导向没了;局部品评有了,整体感知没了;热闹的有了,积累感悟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没了。课堂上掺杂着“非语文”的因素,舍本逐末,邯郸学步。但语文课姓“语”。教师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语文课堂和其他的课堂相比,最大的特征是有味道的课堂。一节好的语文课,它声色味俱全。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是声犹天籁,味如佳肴,色似春野。一节好的语文课,讲者醉,听者迷,其味纯正而又回味无穷。那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要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老师,才会让睿智的语言充盈着温度的情感,沐浴着学生的心房。语文课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让学生在听课中,感受着语文的博大、美丽。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通过近几年听课发现,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环节的齐全,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一节课下来,每个环节都停留在浅层次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不少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一位同事执教《秋游》(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时,因为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语文课如何才能保持"语文味"呢?我想这节课能给我们一些启发。1.认读词语是基础新课伊始,这位教师就出示了《秋游》这篇课文中的"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嗓子、凉了、郊外、白兔、追逐"等词语来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这样的词语检查在小学语文课中十分常见,但是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读准,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时,她让学生想象有关动植物的样子;在读"打滚、追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