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成了苏联理论界最热门的课题。依据这一理论制定了1977年苏联新宪法,还准备把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的纲领,以取代1961年赫鲁晓夫主持制定的苏共纲领。但是,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苏联新领导人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就逐步转变。1986年2—3月苏共二十七大通过的党纲新修订本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引人注目。由于这个党纲新修订本还保留了苏联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因此一些同志对苏联领导人是不是否定了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尚有疑问。最近的事态发展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1986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苏联今天的社会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阶段,《真理报》国庆社论又重申了这一新提法。至此,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衰落,已明白无误。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苏共历届领导人?这在我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历史资料,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患了重症,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彻底,勃列日涅夫又延误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已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3.
1989-1990年,东欧发生剧变,其中苏联的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人在对东欧的外交政策中,犯了一系列错误,加剧了东欧各国的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由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苏联特权阶层:内涵界定、形成时间、角色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特权阶层是对苏联以权谋私的党政干部的特称,这个阶层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这个阶层实现了角色转换,抛弃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杨东 《华章》2011,(3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问题,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因素不能忽视.本文主要探讨苏联演变中戈尔巴乔夫的思维和作用,引导读者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抓好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苏联从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每一位领导人上台后都会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斯大林上台伊始,就结束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又开始了"赫鲁晓夫改革",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启了"勃列日涅夫改革",而1985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最终没有让苏联走向强大,而是走向解体。那么,历届苏联领导人上台后为什么要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些政策是相互对立的还是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笔者认为,这些政策都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即苏联每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都面临着"强国"还是"富民"道路的选择,而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强国"之路,造成国进民退。本文就试图从"强国"还是"富民"的角度分析苏联历史上历次经济政策的变动原因,及对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形成一个比较认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74年的历史中,勃列日涅夫时期往往受到人们忽视,被认为是一段无所作为的被应区的岁月.实际上,它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令全世界吃惊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及90年代的苏联剧变,只是这一时期所积累的各种问题的爆发而已,它是理解90年代初苏联剧变的锁钥所在.尤其是它的意识形态,不仅特点鲜明,而且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刻的直接的原因,理应受到高度重视.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研究动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有必要首先从总体上对它的基本特征有一个了解,而为此又必须把勃列日涅夫时期放在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斯大林等前苏共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进行过积极努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陷入了不少误区,付出了沉重代价。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苏联长期盛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以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论,到赫鲁晓夫的“建成共产主义”,再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和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都严重超越了苏联实际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理论所指导的实践也必然损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15.
对苏联之兴亡,较多人远则归咎于斯大林,近则归咎于戈尔巴乔夫,同情于赫鲁晓夫,而忽略了勃列日涅夫的责任。但正是勃列日涅夫为“盛世”的幻境所炫惑,中断了苏联的改革,错过了最佳时机。勃氏主政初年,还算勤谨宽和,力主稳定;尤其到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决定,使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这笔意外之财,大而易得,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随后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国旗取代了苏联的镰刀、锤子国旗,由此,苏联解体了.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曾经辉煌一时,它的倒塌让多少怀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让多少仇恨共产主义的人"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赏胜利茶".诚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时间以来苏联经济矛盾、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军事问题在特定条件下的总爆发.不仅戈尔巴乔夫,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作为这一事件发生时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他究竟该对此负多大的责任呢?为此.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夕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和社会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苏联党和政府却对大部分同自己执政理念并不矛盾的行为严加限制和打击,结果非但没能解决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反倒使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久拖不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9.
危险的拥抱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订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和《反弹道导弹条约》。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背着核武器“热烈”拥抱的情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赶上美国。虽然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和准确性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洲际导弹等运载工具方面已丧  相似文献   

20.
41年前,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博罗维茨基大门前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几名字航员遭到袭击。实际上,袭击者的目标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