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 引导儿童体验和发现美,什么是美?在美学中所讨论的“美”,并不只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好看,漂亮。“美“所指的是一种广义的美,它包括多种审美形态,如优美、崇高、悲伤、喜悦.还包括丑和荒诞。艺术和美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有马灯的静物》是刮纸写生画。以硬质木棍代笔.用线条勾画静物轮廓.再根据对象概括处理黑白关系,利用线组成灰色调.形成版画效果。  相似文献   

3.
儿童创意常在不搭界的东西间找到合理性。只有善于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才会在艺术创作中显现鲜明的个性。《迁徙的鸟》表现一排身披羽翼却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鸟.它们生着黑色的喙和一张大嘴.两条细腿上还表现了关节和趾.形象显得拙朴而憨态可掬。  相似文献   

4.
缪颖 《早期教育》2007,(1):24-24
答:孩子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他们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实物参照,孩子很难想象、创造。因此,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创造的丰富源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造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位父亲在屋后自留地种下了100棵橘树。冬季,橘树长了半人高了,该下肥了,父亲准备把积攒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填埋进去。恰巧是寒假,他的儿子也来帮忙。儿子学着父亲样子挖坑,但只挖了两三下,父亲就叫住他说,挖的坑离树应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均衡地吸收养料,同时也有利于根须生长。  相似文献   

6.
邵艺 《考试周刊》2013,(97):191-191
<正>"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我们以赏画于玩、学画于嬉、教画于乐为主导思想,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  相似文献   

7.
刘长海 《中国德育》2009,(12):67-68
一个孩子带到幼儿园的午餐中,妈妈都会放一个剥皮的熟鸡蛋。有一天,由于妈妈疏忽,忘记剥掉鸡蛋皮了,结果,孩子看到午餐之后哭起来。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儿童天性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成人化、标语化、卡通化、模式化倾向,又成为当今许多儿童作品中的一种通病。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画,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绘画是一种“涂鸦”式的“绘画游戏”。而这一种“涂鸦”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0.
黄艳 《早期教育》2000,(2):0-40
1.与孩子一起涂鸦。让孩子独自画画,他可能兴趣不大;如果父母抽空和他一起彩绘世界。他将会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1.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无私而执著的。但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是否真正"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有时"无度"的"爱"也会演变成伤害。一、隔代人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伤害改革开放之前,家长在"爱"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可能会被多个子女、生活压力、社会教育环境、自身受教育水平等所限制。但这恰恰为孩子自主健康成长提供了沃土。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大多自我管理的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的能力。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许多老人都退休在家,四管一、六管一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3.
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呢?首先要从接纳开始,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使爱变得恒定。而接纳是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父母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卢玲 《广西教育》2007,(10A):48-4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美,能发展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美,能创造生活。美以它生动、具体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因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蔡润 《甘肃教育》2002,(10):43-44
儿童观察世界,满眼都是奇妙的事物,他们以极大的兴趣观察着一切,探索着大自然的奥密。达·芬奇在几百年前就肯定地说:“被称之为灵魂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这一点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得到愈来愈具体的肯定。儿童用简单的工具,富有创造性地把自己看到的人和事及其自己幼小心灵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表现在画纸上。这些画会给我们以美感,唤起我们的童心,使我们产生赞叹之情。儿童画与艺术家的画虽不能相提并论,而其中那些构成艺术的基本因素,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反映,虽幼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感觉,真正懂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事情。与此相对应,若是有幸被人懂得,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之前会觉得,只要别人说了,自己听了就差不多可以懂别人了。现在看来,这多半是自以为是,因为事实往往是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同事之间,明明两个人都说了,却跟没说一样,彼此常常抱怨:我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不懂(明白);我没这样说,你怎么能这样理解呢……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接下来再发展的话,就会变成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怒发冲冠,一地鸡毛,分分钟都有心碎的感觉。就如下面的三个例子。例1:一家三口晚上回家,都很累,上楼时小孩子非要抱,家长想让孩子自己走,孩子不愿意,于是家长大声批评孩子不懂事,孩子大哭。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幼儿充分的发展。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临摹和完全的模仿。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自我,只会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心灵是海阔天空的。要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绘画就是那把打开儿童心灵窗户的钥匙。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  相似文献   

20.
答:要使孩子绘画进步快,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如多看一些优秀的中外名作(包括绘画、雕刻、摄影、手工等),在创作的过程中朝好的方面发展,还要多带他们走入大自然,从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多观察,多写生。此外,还要会用各种绘画工具和各种表现方法,如今天用水粉,明天用油画棒或撕纸画;今天用干画法,明天用水淋淋的湿画法等,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新的要求,如看看在观察方面够不够细致,在表现方法上是否欠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