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波 《学前教育》2008,(10):48-49
在儿童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他们进行游戏活动时,总喜欢大声说话。这就是儿童的自言自语现象。通过对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自言自语现象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从游戏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这一完整过程中,不时可听到儿童的自言自语,只是在不同的游戏时段,儿童所使用的自言自语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
自由游戏在充分保证儿童游戏性体验的同时也体现了适宜儿童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人们对自由游戏的片面认识使得它并未在幼儿园中发挥积极作用。幼儿园需要走出认识的误区,对自由游戏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精神的全面展示。儿童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自由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价值。儿童教育的游戏化实践就是人文的自由取向在现代教育中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发现,受社会文化中性别角色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调、词汇运用、言语句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考察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语言运用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以平均语句长度等指标来衡量,男孩的语言发展起步晚于女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无论哪个年龄段,女孩使用形容词、副词、语气助词和礼貌用语的频率均高于同龄男孩,但女孩和男孩在游戏中的词汇运用有着互相影响作用.(3)女孩的言语行动类型数量的发展比同龄男孩要快,且倾向于使用命令式的语言,在决定角色分配和游戏情节等方面,女孩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6.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不难发现儿童经常进行不同的动作或语言模仿,其实儿童是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装扮游戏。装扮游戏就是指儿童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意愿,借助一些工具或者材料,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情境的模仿或者再次改造,例如典型的娃娃煮饭、拿着玩具或者拖鞋一本正经地在进行语音通话等等。装扮游戏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儿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创造,在思想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锻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装扮游戏教学与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以录像为媒介的集体访谈和多重话语分析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城乡幼教工作者对游戏,特别是对幼儿园中儿童自由游戏的不同看法.研究归纳出三种看似不同但实则存在内在关联和相互转化可能的游戏观.(1)儿童自由游戏只是幼儿园中游戏的一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被称为游戏.(2)儿童自由游戏是真正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或游戏活动教学化)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与游戏有质的区别.(3)高水平的自由游戏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境界,"会玩"的儿童才能在游戏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教师的游戏观影响了儿童对游戏、自由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认知策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关认知策略的研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有关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研究都集中在数学领域。但是,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才是他们基本的活动,因此,研究它们在棋类游戏中的认知策略的发展特征,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4岁~6岁幼儿自发产生策略的年龄特征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今一些研究者立足于儿童视角来研究儿童游戏,使得重视儿童游戏权利,尊重儿童游戏发声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基于儿童视角研究儿童游戏,不仅能让早期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重新审视当今游戏观,为幼儿园游戏的组织、指导、评价提供合理的依据,以促使儿童游戏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亲子游戏是幼儿园有计划地为家长和儿童安排的活动,它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3~6岁的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幼儿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通过适时开展亲子游戏来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本文从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意义、形式和策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民间儿童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儿童接触和学习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民间儿童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尝试开展。文章重点调查了解了姜堰市10所城区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处境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幼儿园大班一名做过脑部手术的游离于集体边缘的儿童进行的游戏治疗研究发现,游戏具有对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价值;游戏治疗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为儿童提供发泄的安全场所,使日常生活的种种挫折和焦虑在这里得到释放和补偿;个别介入的游戏治疗与集体关注的教育氛围,能有效改善和提高边缘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3.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锦辉 《辅导员》2011,(36):25-27
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游戏角指在家中根据空间条件为幼儿创设的专门的游戏区域。它对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家庭游戏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家中为幼儿创设游戏角,给他们提供一个专供活动的"小天地",是一种花费少而又受幼儿欢迎的游戏环境。空闲时在家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互动,在游戏中增加亲子交往,培养孩子的情感、言语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看成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开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5~6岁儿童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等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学前儿童对数的顺序关系、数的基数特点、序数特点以及数的抽象含义等内容能有较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自言自语(privatespeech)一词在台湾被译成“私语”,早在20世纪早期就引起了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其他一些理论家的关注与研究。但在关于这种语言的性质、功能等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皮亚杰对它更多地持一种负面的态度,认为它是“自我中心的”,是认知发展不成熟的标志。维果茨基反驳道,自言自语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是儿童“自我规范的社会本源”。本文无意对此作评述,但我们知道,今天,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维果茨基关于自言自语的观点,而且,几乎所有近代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都是在维果茨基的范畴下进行的。[1]有…  相似文献   

17.
自控能力是5岁-6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应届毕业班幼儿的抽样观察和追踪调查,分析了幼儿自控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相关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雅妮 《家教世界》2013,(8X):40-40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幼儿喜欢游戏也需要游戏,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游戏能够帮助儿童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情绪。成人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类型,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游戏,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并自由开展游戏。作为成人,不应过多干预儿童的游戏,在儿童游戏中,成人应扮演指导者,在儿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7,(14):235-236
音乐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年龄大小。所以幼儿园老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5,(4):92-95
角色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通过想象、模仿、观察等赋予角色灵魂使游戏得以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会因为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而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儿童行为和认知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儿童认知方面入手分析3-5岁儿童的认知特点,揭露在角色游戏中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教师主要通过计划、指导、观察、记录、评量、沟通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