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的中国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各地女权状况的多维差异、中国女性受众复杂多样的解读体验,醒示了西方女权主义受众研究本质上的真理性、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和深入程度的本土化诉求。本文选取了影响较大的五个女权主义流派,评析其受众理论并予以中国化思考,从传播学角度辅以其他学科的思维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大众传播领域的女性受众解读体验和女权主义受众研究的多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金琬君 《东南传播》2014,(10):113-115
本文将受众的体验认知带入品牌传播领域,总结出五种可运用于品牌传播的体验类型,并构建出"体验式品牌传播"系统。在该系统的共通流程中,品牌先创造出接触点,通过感知体验、思维体验吸引受众注意;然后通过行为体验、情感体验、联想体验唤起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思维联想。其较为理想的效果是导向受众对品牌的理解并改变态度,为进一步的行动提供意向。若无法成功导向理解,则进入另一分支流程,通过体验挑起受众的好奇心,激发受众主动了解品牌传播的内容,最终导向理解、改变态度。  相似文献   

3.
译者的话:新闻只有为受众所接受,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益。因此,掌握受众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是搞好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受众研究方面,国内已发表过一些论文,但国外的论文似不多见。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里摘译比利时罗歇·克洛瑟在《新闻与媒介》一书中的有关阐述,供新闻工作者和研究新闻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受众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的博登湖畔,两个年轻的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接受美学思想,把传统意义上处于配角地位的读者引向了文学活动的中心,构建了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崭新格局,破天荒地把人们的思维视线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引向了接受活动。接受美学的兴起与传播给现代广告业以极大启示:这就是广告受众中心论理念的形成。“受众”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上的解释是: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受众”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是信息的目标。美国消费行为学家威廉·威尔穆曾说过:“受众是实际决…  相似文献   

5.
西方受众研究新进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考察和分析西方受众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受众研究更加重视对受众接触的媒介内容、受众接触媒介的环境、受众认知三个方面的分析;其中内容的研究更重视对影像的分析,媒介的研究史重视对电脑网络的探讨,研究的对象更注重对女性的选取;并出现受众研究与效果研究的关系从"紧密难分"到"相对独立",受众研究与内容研究的关系从"效果"到"意义"的逐步转向等研究的整体特征与发展态势.如何将整个传播过程中的要素有机的联系起来研究,则是受众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后结构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其受众理论都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女性受众的解读能动性持悲观看法,却仍然坚持女权主义立场,探讨女性受众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进行自我确认的心路历程,揭露女性所受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7.
张婧 《东南传播》2021,(7):104-108
本研究探讨了我国网络综艺真人秀节目中的受众体验与娱乐教育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70位研究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观众在观看网络综艺真人秀时会同时获得"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性体验"以及"审美性体验"这四种受众体验,其中,"教育体验"是最强烈的受众体验;第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受众体验均与娱乐教育说服效果之间呈现正相关,即受众体验越强烈,接受娱乐教育的说服效果也越好.基于此,本研究对我国娱乐综艺节目的 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新的娱乐元素,以期给观众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受众体验;第二,综艺节目中嘉宾的选择要贴合节目主题,并积极给社会传递正能量;第三,综艺节目的 内容设置中应该适当加强娱乐教育内容的比例,以便带给受众更多的教育体验,同时提升节目的 娱乐教育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8.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受众参与在传媒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军 《新闻界》2002,(3):15-16
受众参与论,即获知权和接近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有参与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权利,即受众既有权要求媒介对事物作客观、公正的报道,又有权利用媒介反映自己欲反映的情况和意见。持此论点者指出:不要把读者、听众或观众当作消息、事件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大众媒介的负责人应该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近乎"零差评"口碑赢得受众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本文拟结合精神分析学、传播学及社会学等内容,以偷窥视角这一独特视点,以受众为主体,分析《爸爸去哪儿》如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被广泛使用后,"积极受众"、受众能动性等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认为,与电视传播不同,新媒体孕育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为受众参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开放性文本的出现、媒介对受众个体的社会化建构;在传播文本方面,体现为意义的"内爆"和本文的失真。同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受众的参与空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之相应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信息内爆"弱化受众能动性、碎片化阅读削减传播效力、媒介成瘾导致受众行为失范、复制技术降低受众创新力。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并存。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技术对受众影响的长期效果为出发点,从异化的角度为切入点,重点剖析受众使用微信的日常体验和行为模式,提炼出微信导致受众注意力持续失焦化、个体边界持续封闭化、情感表达再建模化、互动泛空心化等四个方面的异化表征。  相似文献   

15.
"受众"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们建构出来,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概念,而并非指向一个活生生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群体。在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受众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受众观:以世界大战为背景形成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实务相扣的宣传式受众观;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市场导向的批判式受众观念;以文化研究学派为代表的行动式受众观。然而这三种各具阐释力度的受众观念在当代却不能解释许多社会传播现象。这让受众问题越来越像一团迷雾,愈发让人琢磨不透,我们真的理解受众吗?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先明晰这三种各具阐释力的受众观内容,赋予各个时期不同受众内涵形成背后的历史层面观照,其次通过观察受众内涵的阐释变化探究这三种受众观形成背后的社会语境与阐释失效处,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受众问题的阐发,从而促进、引导受众观念在新时代的更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从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传播学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受众服务工作在广电媒体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受众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加强渠道建设以及包括反馈信息运用、优化受众体验、开发潜在受众、加强宣传等工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环境媒体广告是一种体验性广告,受众参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受众参与意愿的不同可将受众参与形式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大类,受众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广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重角色,并通过亲身体验对广告信息产生更深的认知和记忆。通过环境媒体的恰当选择及对其互动性的充分挖掘,并充分调动受众的好奇心等策略能有效增强环境媒体广告中的受众参与体验,达成广告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黄蓉芳在《新闻记者》第6期上撰文说,相对于男性受众群而言,我国女性受众基本上处于一种缺席状态。具体表现为:一、女性受众接受新闻大多都是被动接受;二、女性受众所关注的新闻大多都是软新闻。黄蓉芳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1、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席是直接原因;2、新闻生产部门中的女性缺席是间接原因,据统计,我国新闻工作者性别构成为:男性占 67. 1%,女性占32.9%;3、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缺席是深层原因。文章最后说,‘也许,我们是该在转变观念、增加女性在新闻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以及改进以女性为对象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自由言说的话语平台,使话语权重新回到了受众的手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在行使网络话语权上却陷入了"沉默"。本文主要以微博时代的"围观中国"和2016年的"吃瓜群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众逐渐陷入"沉默"的原因及受众心态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