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出信念《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透”是什么意思?生:“走”的意思。生:“跑”的意思。生:“冲”的意思。生:“离开”的意思。教师出示一组句子:(1)太阳慢慢走出重围。(2)太阳慢慢跑出重围。(3)太阳慢慢冲出重围。(4)太阳慢慢离开重围。(5)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为什么?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一下子离开黑云的。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很容易就离开黑云,黑云很厚,它…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第5期关于《猎户》个别语句的语法分析,值得商榷。现提几点个人的看法,就教于同人。一、“天晴了,很好的太阳。”“很好的太阳”独立成句,该是应课文开头的“深秋的太阳”或“淅沥的夜雨”而来。作为名词非主谓句,(不宜称为“偏正句”,过去也只叫“独词句”)用的又是句号而非叹号,它首先饱含作者强烈而稳实的情感——这类句式往往在感情强烈又无法尽诉的情况下使用。其次,它还有如下四个作用:1、描写了陈述对象。2、增加了句意的内蕴。即全句既可指自然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古诗中,写景状物的尤占多数。古诗写景状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寓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来了一个“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用口语描绘出来。如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一句; 师: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的太阳。 师:诗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此时的太阳是傍晚的太阳? 生:诗句中的“暮”字。  相似文献   

4.
“入日”辨     
《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究竟追上太阳没有?这个问题大有弄清之必要。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入日”一句的理解上。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入日,太阳入于地平线下。”吉林师大编的《先秦文学作品选》也持此种看法,解释为:“入日——日入,意是太阳落山。”如果这样来解释,那当然就是“夸父终于没有追上太阳而牺牲了”(哈师专《中国文学史》)。我认为“入日”应解释为:“进入太阳里边,意思是追上了太阳。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的由来在一天的餐后进区活动时,太阳悄悄地跑进了我们教室。这时,梁嘉炜说:“这太阳,晒死人了。”黎咏娴说:“怕什么,晒太阳可以消毒。”崔悦说:“太阳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我反问一句:“有什么好处?”“太阳可以晒衣服”,“冬天晒太阳,我们就觉得不冷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么,“太阳还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我给孩  相似文献   

6.
刘志 《小学生导读》2010,(10):46-47
人们往往喜欢把理想和信念当做人生的太阳、前进的动力。确实,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强大的支柱。信念可以创造奇迹,“有志者事竞成”!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小朋友,写作文时,你已经学会了“词的粘合”,接下来,就该学会“句的延伸”,也就是将句子向后延伸、延伸,精彩的内容往往就表达出来。比如:“夏天的太阳好热情啊!伸出千万只手,把我抱得好紧好紧。”句中的“伸出千万只手,把我抱得好紧好紧”正是“句的延伸”。要是不“延伸”,那么,太阳的“热情”就不那么具体、生动、形象了。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小语第五册)一诗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人教社参考资料解释为:“白日:这里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或靠着。山:这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山,而泛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尽头,这里指太阳快要落山了。”全句解释与其他有关鉴赏分析一样,为“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我以为此解甚不妥。  相似文献   

9.
毅力     
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拦路虎”, 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但也有许多“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消灭这些障碍,它们便是信念、尊严、谦逊等美好的品德。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毅力。不知你是否听过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10.
古小诗欣赏     
一幅山间静景图——(六朝梁)吴筠《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游人的视角看:大山间有烟飘出,太阳从竹缝中落下,鸟儿飞向人家的房檐,窗户里流出云雾…….这一幅山间静景图(画幅边,还有一位游人),由烟飘“来”,日“落”下,鸟“飞”檐,云“出”窗——四句动景汇成.四句景语,尤妙在句“云从窗里出”,所谓“篇终出人意表”(姜夔《白石诗说》),“收场—(齿句),即勾魂摄魂之具”(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无此句压轴,则前三句景,皆平常寡味矣;而连成一气读,则如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评曰:“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1.
天亮了,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耀眼的金光撒满了大地,人们纷纷议论起来:“嘿!你瞧,这迷人的光芒!”“多亏了太阳为我们照射,真得好好地感谢它呀!”……一句句赞扬的话语全一字不漏地传到了太阳公公的耳朵里,它眯缝着眼睛,别提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在指导学生用词遣句时,可以设置不同情境,去发敞学生的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用“太阳”进行口头造句,要求写出春天太阳的特点。学生说: “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一、解说句群误为并列句群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句群(二)”中,在讲述并列句群时举了两个例子。其中第二个例句我认为举例不当。请看原例句: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行星以每秒十九公里的速度飞奔。同时,太阳系也参加银河系的自转运动。在这运动中,大阳系每秒钟要走250公里。”这个句群用三个句号,把句群分成四个完整的句子。其中第一句是总述星星和恒星的运动;后面三句分别列举了太阳和太阳系的运动情况。我们知道:“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是包括“太阳和太阳系”的,所以说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分述。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那就无异于常识课,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抓住过渡性的词句,进行分段、分层训练。 课文写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中间有一个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中要让学生找出这一过渡句,并要弄清前半句是承接上文太阳的特点,后半句是开启下文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15.
师:这次好多了。你俩再把后两句读一下。生“:可怜九月初三夜”。生“:露似真珠月似弓”。师:刚才还是太阳呢,现在怎么变成了“月”了?生:……师:作者搞错了吧?读第一句时你还解释了半天“残阳”是落下去半边的太阳。现在怎么又变成了月亮了,怎么回事啊?生:像月亮。师:太阳像月亮了?(众笑)生:是因为太阳落下去了,才有月亮的。师:对了,作者欣赏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种情景,他继续在江边散步,他又看到了一种情景,太阳现在已经怎么样了?生:落下去了。师:完全落下去了。半江红也不见了,半江瑟瑟也看不清了,完全变成了暗蓝色的…  相似文献   

16.
形容难得发生的事,汉语中有句俗话:“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英语中则说,“The Moon becomes blue.”  相似文献   

17.
小河打官司     
一起环境污染的案件于X年后在太阳系法院开庭审理。随着太阳法官的一句“开庭”,四周便安静了下来。原告小河先生,被告人类,以及各自的辩护律师纷纷入座。太阳法官扶了扶眼镜说:“现在原告小河谈谈自己的受害经过。”  相似文献   

18.
太阳雨     
“一条、两条……”小明望着窗外不相交的平行线,若有所思地数着……教室里乱糟糟的。“唉,又下雨了。”小明嘟囔着。“喂,瞧见没有,太阳还在头顶上呢,我爸爸说了,这是太阳雨,能给人带来好运气的。”不知谁嚷了一句。这一下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不过很快又安静下来——一摞试卷和代数老师同时出现在教室门口。  相似文献   

19.
编者推荐:掌握许多关于“信念”的材料,难能可贵。应对各个材料作个性化分析——它们各自从哪个侧面来回答“如何点燃信念之灯”。“苹果”材料来自话题引文;未能引出“如何点燃”的分析,只是复述——这是大忌。  相似文献   

20.
六月一过,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老师们此时的信念惊人地一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班主任老赵则每天把他最喜爱的大会战时期“铁人”王进喜的一句名言重复说上N遍——“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唉,这样下去,即使井不出油,我们在高温高压下恐怕也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