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齐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209-210
短期大学是日本在二战后(1950年)成立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为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短期大学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办学理念,探析其培养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短期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内部效用和外部功能,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作为一种暂时措施的日本的短期大学,因为切合了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女性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女性地位的提高,短期大学开始衰退。日本政府希望短期大学能够转型成为美国社区学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在新自由主义政策导向之下,以私立为主的短期大学转型极其困难。  相似文献   

3.
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大学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日本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日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等技术人才。日本政府对短期大学的立法,财政支持及短期大学通过对地方服务赢和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等是短期大学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可借鉴日本发展短期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地方性短期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短期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据1987年统计,全国高等教育机构共1097所,短期大学占561所,为总数的51%强,其中私立470所,公立53所,国立仅38所。高冈短期大学是由文部省于1983年创设的一所新的独立的国立短期大学。高冈短期大学位手富山县高冈市,这是一座从藩制时代就享有文化繁荣盛名的工商  相似文献   

5.
短期大学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创建时间较晚,但在短期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短期大学创建的目的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门职业知识和实际能力为重点的二年或三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因此,短期大学进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它迎合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中级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因而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政府运用提供信息及建议、立法等手段对各地短期大学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各地短期大学在政府法令指导下健康发展。短期大学能够满足众多…  相似文献   

6.
孙燃 《文教资料》2012,(2):99-101
日本的短期大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二到三年短期教育形式的一种新的叫法,其前身是一些专门学校。这些专门学校对二战之前日本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二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随着战后日本恢复重建的进行,短期大学也得到了重视,迅速发展,不仅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而且形成了短期大学所独有的特点,促进了日本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短期大学是日本二战后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日本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日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等技术人才,日本政府对短期大学的立法,财政支持,短期大学通过为地方服务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等是短期大学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有关部门应借鉴日本短期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地方性短期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短期大学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在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短期大学的设置主体、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学生构成和区域分布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短期大学的现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短期大学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新层次,它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美国的芝加哥。1970年美国短期大学超过一千所,学生240万人,占美国高校学生总数的1/3。1980年增至1231所,占美国高校总数的39%。短期大学学制短,灵活性强,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本理论为短期大学迅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政府增加投资使其有物质保证。美、日、西德三国短大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高等教育由三类学校实施: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大学与短大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大学学制四年,短大为二年或三年;高专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按《学校教育法》规定,它们都是由向学生“进行专门科学与艺术”的教育,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其层次的差异是:对这些知识要求大学“深入研究并教授”,短大。深入教授与研究”,高专。深入教授”。短大与高专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专更强调“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由此可见,日本的短大更接近于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中日"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此时正值一战的欧洲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同的态度。作为日本经营远东地区强有力对手的俄国,自日俄战争惨败之后,奉行联日侵华政策,在悉知日本要求后,采取牺牲中国、讨好日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日是亚洲的近邻,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日观"、"轻日观"、"联日观"以及"防日观"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日本观,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一次使行的记录。从中可以发见诸多朝日情状,如朝鲜方面吏治腐败,朝鲜通信使行路的艰险,日本的房屋建筑、山水景观、居民装束衣着、民风民俗、节日庆祝、饮食音乐等地物风俗。此记录也展现了朝日的交好,朝鲜通信使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和自豪感等。对于深入了解当时朝日历史人文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京政府时期,留日归国学生掌握了主要权力。从党权上看,在此期的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中,留日生占委员的近1/3,占常委的一半以上。从政权上看,在1928.10-1946.5的政府委员中,留日生占52.4%;在1928-1949年15人次行政院长者中,9人次为留日者;在外交部长中,基本呈日、美、欧留学生三分天下之势,其中留日者独占鳌头。从实际作用看,先后掌握过对日外交实权者如黄郛、张群、戴季陶、何应钦等,多是留日学生。留日学生的双重日本观,对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时期,曾发表了大量日本批评和日本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体现了其日本认识。周作人执着于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往往从文化的角度来寻找对日本的政治行为的解释,这使他的日本认识显示出文化批评视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降,中日两国交流、对抗日益频繁,尤其是国力对比发生逆转,国人的日本观不断演变。江南士绅徐兆玮生活的时代恰值近代中日关系巨变时期,在其横跨近半个世纪的日记中,留下了有关日本的大量文字,为考察其日本观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甲午战败,使徐兆玮等一代人日渐警觉,并反思日本成功之道以寻求应对之策。随着日俄战争中日本取胜,加之清末新政的推动,向日本学习的呼声日益高涨,徐兆玮前往日本留学,在比较中接受先进文明陶染。此后,日本侵华野心不断凸显,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江南的种种暴行亦见诸于徐兆玮的笔下。其个人生命史中日本观的演变,亦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组成了中、美、日间不均衡的三角关系。日美之间是同盟关系,而中日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就一直是起起伏伏,时好时坏,日本是中美两国交往中都可以借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高中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的改革是日本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优先发展战略之一。通过对日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开展的现状、所面临的课题、相关改革措施的介绍,概要地展示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向。  相似文献   

19.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与其说是日俄两国武力、国力的较量,毋宁说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争斗。这场战争向人们昭示:西方主流文化统治东方的格局在20世纪初将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日本为首的东洋文化将主宰东亚。这场战争使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殖民统治的梦想变为现实,为日本在这个地区张目自身的伦理价值取向、加固统治地位创造了机遇,更为日本构筑区域性殖民文化框架搭建了平台。加速日本全社会更加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日本资本主义推向了罪恶的顶点———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现有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给出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实现路径:宏观上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要协同发展,微观上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也要协同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要强化建设,研究生主体角色要重新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