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有动态和静态两个特征.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凸显了文化的动态特征,也使研究者们将目光从"文化定型"概括分类的优势转移到其过度概括和僵硬的弊端上来.然而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不但激活了文化也同时完善了定型,使定型随文化一起呈现动态性,从而获得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汉表现法对比研究中发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呈动态。  相似文献   

3.
"静"与"动"的和谐统一——论"三言"的叙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方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参照,将“三言”置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大背帚中,重新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三言”在叙事视角的调动上,更显娴熟灵动。它不仅强调视角的静止,突出其凝固性、稳定性、重复性,而且更强调视角的运动,突出其转换性、更替性、流动性,形成了“静”与“动”和谐统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涉及诸多学科的复杂的人类活动,是一个动态辩证的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差异互补、竞争协同的相互作用,并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但同时又保持相对静态的演进特质。本文从辩证系统观的视角对中西译论的异同、翻译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文化翻译三个方面论述翻译中动与静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意象平面下的静动态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具有名动属性功能的词语都是静动态范畴的语言表征形式.汉语句法结构中静动态范畴分为句子的静动态、句法成分的静动态、词类的静动态三个层次.主语具有静态范畴的属性,是聚合性同质的类属结构;谓语具有动态范畴的属性,是组合性异质的线性结构.主语中动态范畴向静态范畴的转换通过行为转喻、事...  相似文献   

6.
科技英语大量使用名词、介词结构,有静、虚、抽象的特点,而汉语则多用动词,有动、实、具体的特点.本文探讨了两种语言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科技英语名词、介词结构的分析和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镜泊湖奇观》是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所在单元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该文,应以感情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文中描写镜泊湖静态和动态的重点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进而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对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进行片断写作练习。  相似文献   

9.
1 Introduction Cavitation phenomenon,i.e.,the sudden forma-tion of void , has been observed in a wide variety ofmetals and alloys[1].It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rub-ber[2]and elastomers[3].As cavitation phenomenon re-lates to the mechanism of local failu…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语与中文的语法结构截然不同,因此在学习日语的被动态时,很多初学者在日语的主语与对象语的处理上往往容易混淆。要想熟练掌握日语的被动态用法,首先要了解被动态的形态、句式和语义的特征,并对被动态用法的若干类型以及被动态的一般倾向要十分熟悉明了。  相似文献   

11.
汉语动态性与英语静态性在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体现了两种语言发展和运用中的不同趋向。分析对比英汉语言中这种不同特质,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避免机械的对等式翻译。  相似文献   

12.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包括词汇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两种不同语境而发生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校管理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学校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学校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概念,并对两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行政的静态与动态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静态和动态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表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上就是静态和动态管理方式。认清动态管理的内涵,处理好两种管理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今后高校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普通逻辑学对概念的划分是静态的,语词在运用中表达概念是动态的。在静态的逻辑划分中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关系呈现多种阐释的学术观点,又遭遇自相矛盾的难题,只有从动态运用的角度,考察和分析语词与概念的关系,才能对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辨析及其相关问题,提出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主流英汉汉英双向袖珍电子词典进行分类整理、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此类电子词典词库内容静态传承传统词典和编纂技术动态发展的数字化特征。在指出主流电子词典的科学性、先进性的同时,也说明了非主流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电子词典的基本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相比较而言,英语名词使用频率高,具有静态优势,而汉语动词使用频率高,具有动态优势。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的静态优势及汉语的动态优势,而认识到这一规律可以反过来为翻译和翻译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语境理论入手,以余秋雨的散文《废墟》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散文语篇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的辩证关系,以及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在散文语篇中的互动建构。散文语篇中同样存在着语境适应论,散文语篇中的静态语境是一种背景语境,是一种具有普遍公共修辞经验的背景语境认知;散文语篇中的动态语境是一种临时语境,是作者根据个人修辞经验临时建构的隐喻认知。在一篇成功抒情的散文里,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互动地交织在语篇中,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静态语境通过动态语境得到展示,动态语境经由静态语境得到聚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的静态优势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作者从两种语言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语中“名词优势于动词”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