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埋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甚至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现代教育的真谛是: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作为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建  相似文献   

2.
邓继红 《学子》2014,(10):39
正初中英语老师对课堂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热情比较高涨,举手的频率高;初二以后,学生比较反叛,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到了初三之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除了老师的声音之外,基本是鸦雀无声。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到这并不是学生的成长的变化,而是老师忽视了学生成长的特点。因此,营造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问题,嘴里还大声喊“老师,老师,叫我!”可到了初一,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却明显减少。为什么?在和教师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少教师认为,这就是今天的学生厌学的表现。我不禁乐了,于是,建议每一位教师:下结论之前,请先到学生中间做个访谈。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爱举手发言,一堂课下来特别冷清。课堂是个大舞台,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怎样让学生爱上发言,积极举手,让课堂活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激励化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激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关注学生内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学生为什么不举手:懂还是不懂,想说还是犹豫,思考不成熟  相似文献   

5.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6.
听市优质课比赛后,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我设计了一节自认为很不错的教案,面对全校语文教师执教。可是那堂课,学生让我很下不来台,课堂几乎是我的个人专场,学生只是冷静观看的观众。那堂课上,孩子们举手的很少,这是为什么?课后,我问同事:"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答曰:"不难。""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回答呢?""就是啊,真奇怪!"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很久。  相似文献   

7.
师:小朋友,课文我们已经会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稍过片刻,有两三个学生举手) 生:为什么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呢?在海洋里睡觉行吗? 生:为什么不在小溪里奔跑呢? 师:对呀,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能互相交换吗? 生:老师,我知道,海洋里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笔者听过一位老师上的讲读课《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读了课题产生哪些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踊跃质疑:谁写的信?他的家乡在哪里?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这封信有多长(几页纸或多少字)?作者干嘛不打电话而要写信呢?……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提的问题越来越古怪、越来越“离谱”,很多问题显然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很“民主”,没有粗暴地打断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年级的升高听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或提问的次数减少.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 第一,笔者认为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所造成的影响.(1)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的"看"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回答问题的障碍;因手势汉语会造成大量的有效语言信息的流失,使听障学生有时无法完全看懂或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在没有看清楚教师(手语)"问题"的情况下,听障学生怎能会举手回答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一天,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  相似文献   

11.
[课例] 教师出示词语“纷纷”和句子“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劳动。”让学生思考:哪个词说明举手的人多? 生:纷纷。 师:那么怎样举手才是纷纷举手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下旬,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到湖北襄樊讲示范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知道学生们已经预习过,就请全懂的、半懂的和不懂的学生分别举手,结果竟无一人举手。学生为什么不愿举手?举手就意味着会被老师叫起来“说”,而他们却常常不愿当众“说”,更不愿在陌生的老师和众多听...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视野     
无需举手 自由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师们认为,“无需举手,自  相似文献   

14.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15.
"这堂课点名你们同意吗?同意的举手"。看得到课学生数量明显不足,程老师主动和学生沟通起逃课问题。"现在的学生变了。"程老师感叹。几年前,还有学生跑上讲台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学的内容还是一成不变?学生很不服气,"同样的东西,我爷爷学的这个,我爸爸也学的这个,为什么都没有更新?"  相似文献   

16.
最近,马来西亚的教育代表团到通州听课,客人们感到很困惑:“孩子为什么那么乖?为什么只叫举手的孩子发言?不举手的孩子不是可怜?” 面对马来西亚客人的困惑,再  相似文献   

17.
懒得举手     
《小读者》2004,(10)
“现在有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摆在你们眼前,请最懒的举手。”老师对站在他面前的20个学生说道。立即有19双手举了起来,而平时最懒的汤姆却没有举手。“你为什么不举手呢?”老师亲切地问道。“那是因为我懒得举手呀。”汤姆答道。懒得举手  相似文献   

18.
<正>平时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班上学生不肯举手,积极性不高,就是会也不举手。记得执教一年级时,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为什么随着年级提高,学生渐渐变得沉默了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