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于农村家庭的厕所,一般无男女之分。所以刚入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孩子,头脑中大多并没有男女分开上厕所的概念,男女厕所混淆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处理这类问题,教师一般有这样两种方式。一种是当成群结队的学生状告某某男生跑到了女生厕所,或者某某女生跑到了男生厕所时,教师立即将其召来,进行批评教育,并勒令其以后不得进入不该进的厕所。另一种是听到  相似文献   

3.
王宝祥 《现代家教》2000,(10):13-15
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家长,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可能这么想,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人也可能这么想。事实上,家长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确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方面的有利因素,比如家里书多、文化氛围浓、家长能多进行一些功课辅导等。但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4,(6):32-32
《培育男孩》一书坦述了美国男孩的艰难处境。资料显示,中国男孩的困境与美国男孩极为相似,且程度更甚:入托前、在幼儿园里主要由母亲、阿姨带领,男性气质先天不足,男孩多有娘娘腔;父母倾力提供物质供应,在精神和日常生活中发挥榜样力量不够,男孩在家里找不到模仿的  相似文献   

5.
一天,丈夫在教七岁的孩子如何使用割草机。当教到怎样将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忽然喊他过去。这时调皮的儿子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边的花圃上,并充分利用他刚学到的技术开展工作……机器所到之处,枝折花落,原本美丽的花圃被割得乱七八糟。看到这个情景,丈夫怒不可遏,要知道这个花圃费了他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成为  相似文献   

6.
漫步申城街头,宣传申博的海报随处可见,画面上那个神情专注而又充满灵气的小男孩尤其引人注目。他是谁家的孩子?生活中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呢?怀着和许多人一样的好奇,记者终于在本市的一所艺术幼儿园里找到了这个几乎是“一夜成名”的小男孩——今年才4岁的张骋昊,还找到了他的妈妈——桐柏高级中学教师马玮莹,和她一起聊了许多有关昊昊  相似文献   

7.
国庆节那天,肖菲带着四岁的儿子乐乐去超市,恰巧遇到一位老同学,他们也带着孩子在逛商店。老同学难得相遇,话自然多,再加上各自都带着孩子。于是,大家互相称赞起对方的孩子来。同学的丈夫夸奖乐乐道:“瞧,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见这样赞扬孩子。肖菲的脸上顿时光彩四溢。她对儿子说:“来,乐乐,背一首诗给叔叔阿姨听听。‘两个黄鹂鸣翠柳……’”肖菲起了个头。可儿了却管自看着货架上五彩缤纷的商品,摇着头说:“不!我不背。”“哇!乐乐会背古诗了,真不简单!”诗还没背,叔叔又赞扬开了。“我不背,就不背!”肖菲急了:“你背呀,为什么不背?在家里你不是很会背吗?”然而,乐乐还是不肯背,他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去。这时,肖菲的同学说了:“来,我们的楠楠背一首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7):17-17
其实,孩子们和大人一样,每天都在寻求别人的理解,盼望自己受到肯定和公正的评价。尊重并重视孩子的价值感,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别让孩子对你产生不可逾越的恐惧。一旦害怕和惊恐吞噬了天真的心和生活的愿望,最终会扼杀那幼小的心灵甚至是生命。  相似文献   

9.
10.
宗卞 《现代家教》2001,(3):16-16
  相似文献   

11.
哄哄木板凳     
喜多 《现代家教》2000,(11):26-26
假日,我下乡采风。路过一户农家,忽听得“哇”地一声,从农舍屋前的禾坪里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我本能地扭头一看,原来是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撞在一张木板凳上摔倒了。一位年轻的农妇从屋里跑出来,一把抱起孩子,一边帮孩子拍打身上的灰尘,一边顺手拿起一根木棍怒击木板凳,还有声有色地骂  相似文献   

12.
13.
顺其自然     
有人在山顶盖了一座有3扇门的房子。房子盖好之后,他并不急于筑路,而是在山上植满了绿草。一年以后,满山的绿茵之中出现了几条蜿蜒小路。这时,他才说,路就照这样修吧。蜿蜒的小路是登山的捷径,是人们多次登山后的最佳选择。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也要像这个人筑路一样,顺其自然。眼下,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出现了一种畸形心理:即盲目从众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应运而生诸如儿童弹琴热、画画热、书法,许多双休日、寒暑假的特长班如雨后春笋,吸引着众多的家长、孩子,可谓一浪高过一浪。笔者近闻,有位小孩的母亲见别家孩…  相似文献   

14.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04,(2A):40-40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吃得太快会噎着。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如果三步并作两步走。会持续不了多久。而且可能会跌倒。同样。教育孩子也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6.
17.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18):48-48
今日,孩子自己在家。早晨上班时他答应做完作业后再玩。10:00我打电话给他,他正在上网。12:00我下班回家,他还趴在电脑前面。翻看作业,竟然只写了几行。  相似文献   

18.
有想法就好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都必须先得有个想法。“有想法就好”,因为“想法”常常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孩子行为的作用。虽然它可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或者说是不现实的,但却是父母和教师们进行点拨的依据,更是孩子们获得真知、获得体验、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想法就好”,是因为孩子的每个“想法”里,都饱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盘算,它孕育着孩子们的一种美好情感和对理想的向往,它能将一个人的人生点缀得光彩夺目,也能给孩子一个无限光明的前程和希望。有了“想法”的孩子就不会孤独,就不会彷徨和寂寞。“有想…  相似文献   

19.
惨痛的代价     
步凡 《家教指南》2004,(2):12-14
资料背景:为了育子成龙,父亲在儿子的生活路上“步步为营”,处处设“卡”,逼其就范。但事与愿违,终酿悲剧!儿子以死抗争的惨痛代价告诉我们:家长的主观愿望绝不能代替孩子自身的生活规律,否则,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苦心经营,埋下隐患小俞波一来到人世,父亲俞大龙就下定决心:一定让他成龙,而且必须是一条劈波斩浪,呼风唤雨的蛟龙!俞大龙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于是为孩子挖空心思地设计了一条成材之路:让他从小多吃苦,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跳出农门,使之懂得成功来之不易,为其将来成大器做好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0.
《家教指南》2006,(7):32-32
2岁以下:给孩子准备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图画书,如奶瓶和奶嘴等,这种书能让孩子产生亲切感。告诉他们画中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孩子满1岁以后,可以给他们买一些表现其他新事物的图画书,告诉他们里面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