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大雅·卷阿》经解当中,毛传、郑笺虽然均遵从《卷阿》序“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进行解释,但是郑玄为了进一步深化“求贤”的诠解,改动毛传或加入自己的思想、阐释,从而形成毛、郑歧义。郑笺所释“求贤”之旨侧重以“德”为基础塑造贤人形象、功能,频繁强调得贤致贤的效果以劝诫君王,由此突出“贤人”在国家秩序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古诗笺》“五言诗”卷一〇选录有南朝梁代诗人范云的《登城怨》诗。其中“楚妃歌修竹,汉女奏幽兰”二句,闻人俊笺云:  相似文献   

3.
韩峥嵘、张利文二位先生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举证有六”得出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所以,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也,并非孔颖达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也。“疏不破注”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正义》并非总是守成,对《传》《笺》往往有所补充,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也不乏新意新义。  相似文献   

4.
谢朝征是《白香词谱笺)的笺者,《安遇斋诗》是他诗作的未刊稿本。 《白香词谱笺》(以下称《谢笺》)是刊行甚广的一部书。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白香词谱,辑者舒梦兰、字白香,是清嘉庆年间江西靖安县一个秀才。除辑本书外,还著有天香词和香词百选一卷。”“笺者谢朝征、字韦庵,广东南海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湖北做过典史。著有安所遇词和本书笺本。”又云“笺文仿照厉鹗、查为仁《绝妙好词笺》的体例,对于作者姓名、里居、出处和当时文献掌故、词的本事,尽可能地搜罗详列。这就根本改变了原书的面貌,笺本似更侧重于词的内容,因之价值也就提高,更切合读者的需要。”辑者舒梦兰的撰述,据钱钟书先生所引,当还有《古南余话》(见《管锥编》第四册1220页)本文不多涉及。“出版说明”对该书的辑者、笺者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该书的价值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敦煌古写本诗经校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虽也”《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郑玄笺:“每有,虽也。良,善也。当急难之时,虽有善同门来兹对之长叹而已。”笺语“虽有善同门”即经文“每有良朋”的翻译,“虽有”与“每有”对应,则词训应为“每,虽也”,不应为“每有,虽也”。《皇皇者华》“每怀靡及”,毛传:“每,虽。”笺语必用《皇皇者华》传,可证“每有,虽也”训中必衍“有”字。然《尔雅·释训》亦有“每有,虽也”,前代经学家以笺用《尔雅》训,必不致误。故郝懿行认为“每”训为“虽”,“每有”连文也训为“虽”。郝说实误。阮元《校勘记》  相似文献   

6.
1.传 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经典著作称为“经”,给这些经典作解释的叫“传”。如“毛传”就是汉代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2.笺 初意指东汉郑玄对《毛传》所作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一般的注解了,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了。 3.注 东汉以后,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广义的注包括传、笺等。 4.疏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  相似文献   

7.
信件的代称     
在我国古代,信件一般称为“书”,还称为“简”、“笺”、“牍”、“札”、“素”等。“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这些都是当时写信的材料。因为到了汉代才出现纸张,在这以前信件都是写在竹片、木板,丝织品上。由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瑚先生就曾作过考证和论说,论定此书实系魏源所作,是魏源“以笺古诗三百篇之法,笺汉魏唐之诗”的《诗古微》之继续,只是后来为陈沆之子“遂其孝思”,才假托陈沆所作、署名陈沆而刻印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诗比兴笺》时的《出版说明》则说;“《诗比兴笺》四卷,清陈沆撰。一说系邵阳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  相似文献   

9.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10.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诗经·秦风·蒹葭》的解题如下:本篇抒写怀人之情,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但其追求的对象为谁,迄今尚无定论。《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说同,谓诗中所追慕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朱熹不信《序》说,斥为穿凿,今人或以为是怀念恋人之作。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言》:“爰,於也。”《小雅·斯干》:“爰居爰处,爰笑爰语。”郑玄笺:“爰,於也。於是居,於是处,於是笑,於是语。言诸寝之中,皆可安乐。”郑氏解释这两句诗,妥当顺畅。但他笺《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云:“爰,於也。今於何居乎?於何处乎?於何丧其马乎?”同样是“爰居爰处”,郑玄却作了不同的解释。朱熹似乎看到了郑笺的矛盾,故他在注释《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相似文献   

12.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文考辨了《潜夫论》中的“微察”一词,对前贤的看法提出己见。《边议》:“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而圣主之所独断。”按:其中“微察”和“独断”相对成文,皆为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13.
(2)双音词中的并列复词首先有识别的问题。汪笺、彭校在具体处理并列复词的时候,存在着诸如并列复词和偏正复词的互混以及误将近义并列复词当成同义并列复词等问题。现举“隔捐”条:《明暗》:“秦之二世,务隐藏己而断百僚,隔捐疏贱而信赵高。”(55页)汪笺:“捐”旧作“损”。俞  相似文献   

14.
郑玄《毛诗笺》(以下简称郑笺),训诂内容丰富、方法较完备,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两汉众多经学家治毛诗,唯有郑玄作笺对毛诗的流传推广作用最大。虽然西汉三家诗盛行并列于学官、立为博士,而到了东汉末年“自郑笺即行,齐鲁韩三家遂废”,又到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诗取毛郑,更使毛诗为后世所崇尚,最后完全取代三家而成为诗学的正宗。可见郑笺的训诂是卓有成效的,在汉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拟着重谈其词义训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兼具诗选与诗论性质的诗学著作,作者为近代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魏源。《诗比兴笺》虽然选择了传统诗学的“比兴”概念和“以史证诗”的阐释模式,但是,时代和作者身份的规约,使得这部诗学著作呈现出古典诗学近代转型时期独有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诗“用”的关注,对诗“美”的追求,对“情”的崇仰。  相似文献   

16.
发笺考辨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对原始手工浇纸“发笺”在制造方式、原料取材、外观纹理、质地性能、实用效果、方言称呼等方面产生了种种不同程度的误会。而名称上的混乱则导致了文人哄传及历史记载过程中的严重错误,从而给文物研究及标本取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正确地认识“发笺”即“苔纸”、“陟Li”非“侧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沟通在笺     
“请老师把作业批语写仔细点!”“老师,小明经常在自习课上吃瓜籽。”“爸爸经常打我,我害怕放学,害怕回家……”“我怎样才能够大胆地走黑路?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真的不愿考倒数第一,天生的脑子笨,叫我咋办呢?”……一张张的作业附加笺常在学生的作业本里出现,于是,我的作业批阅多了一项任务———给学生写回笺。尽管任务“繁重”,但我还是乐此不疲,逢笺必回,因为这一张张的小小信笺沟通了我们师生的心灵,加深了我们的师生情。沟通,是人际交往,建立和谐关系的最佳途径,通过沟通,人与人之间可以消除隔阂,加深感情,建立友谊。沟通的方式是…  相似文献   

18.
黄侃为清代翟灏《通俗编》作了笺识,立足于文字研究对黄侃笺识进行分类疏证,可以对黄侃关于文字研究的方法和关于“发明”的学术研究观点以及文字学史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关睢》二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管锥编》卷一考论:《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乔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旬足以笺“辗转反侧”也(页66)。  相似文献   

20.
《国语》为治先秦史之必备书,其中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尤详。其注今唯存《韦昭解》,向为学者所重;其版本宋代已有“明道本”“公序本”之别。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新校点本(下简称“今本”),以明道本为底本,参校公序本,兼收清代部分成果,择善而从,颇便读者。余读今本《国语》每有疑难,或求版本对勘,或笺识之而求诸他书与通人。积年,颇有焉。兹录《国语》校读记之稍可观者,以就正方家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