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2.
<正> 宁宁,你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知道妈妈有多少家务活要做吗?  相似文献   

3.
校园幽默     
《华章》2004,(4)
尽孝老师教我们尽孝,说回家后要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笫二天老师要学生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学生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学生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小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4.
陈姣 《小学生》2006,(4):27-27
妈妈每天都要洗衣、做饭、搞卫生,还要辅导我和弟弟做作业,忙得团团转,所以,我总想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活。今天是星期六,吃完早饭,妈妈有事出去了,中午才能回来。我想:何不趁此机会展示一下我搞卫生的本领呢! 弟弟问我:“姐,我们干什么呀?”我说:“妈妈平时太累了,今天是星期六,我想帮她做家务活,让她轻松轻松,如果你想帮忙就来吧!”弟弟听了,乐得一蹦三尺高,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5.
一、叙说身边事例,加深道德认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要满足于用课本中的现成材料去宣示,而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选取与他们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来丰富教学,使教学有感染力.在教学第十一册<孝敬父母>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明理之后,安排了如下活动:(1)让学生互说父母是怎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自己的事例,从中深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2)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我举出班中两个同学孝敬父母的例子;(3)针对现实中不少学生认识与行为脱节,不体谅父母辛劳,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等现象,我列举了班中一些同学(不点名)对待父母的不良行为,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学《体贴孝敬父母》一课时,要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体验父母的殷殷爱心,并养成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学时,可设计“父母平时怎样关心你,而你怎样对待父母”这样的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提高道德认识,明确为什么要体贴孝敬父母的道理,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关心父母,养成体贴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都有寒暑假,我们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给学生补一补"课"。一、补一补"孝敬课""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放假了,可以在家好好孝敬父母。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更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如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性学习该怎样运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1 课前(1)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讲解函数解析式时,让学生课前关注国家新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的交纳问题:课前给学生提出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①国家新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方案是什么?②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③你的父母每月向国家交纳个人所得税吗?金额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情人节是很难忘的,因为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天,我让孩子们看图书,没过几分钟,苏枫小朋友就来告状:“陈老师,程成把图书撕了。”我火冒三丈,程成啊程成,你一天究竟要让老师生多少次气?我气冲冲地喊道:“程成,你过来!”程成带着笑脸跑到我身边,我一把抓过他手中的图书,好家伙,这书成啥样子了?好多页都被挖了窟窿。我绷着脸问:“程成,你到底在干什么?每天你要干几件坏事?程成的笑脸没了,嘟着嘴欲言又止。“你把图书撕成这样子,你好好向大家检讨一下。”“老师,我是想把这些花撕下来送给你的。”“什么?把书上的花撕下来送给老师?”“嗯!你不知道?今天是情人节。”程成肯定地说,同时又露出笑脸。“昨天晚上,妈妈要爸爸给她送花呢!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明天是情人节,要给最最心爱的人送花。于是我就想  相似文献   

12.
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其认知,更要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使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会做事。基于以上认识,我把《帮做家务活》一课的评价目标定为:1.了解父母的辛劳,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增强生活的能力,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亲身参与,主观体验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学生亲身参与和主观体验。课前,我安排学生们注意自己的家庭生活体…  相似文献   

13.
体验孝敬     
平日里都是父母"孝敬"我,我孝敬父母倒是了了无几,以至于忘记"百善孝当先"的古训,更不知如何去孝敬父母。既然老师让我们写孝敬父母的作文,我得先干几件孝敬的事来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呀。好,就从明天--星期天开始吧。第二天早上8点,我翻身起床, 爸妈还打着呼噜。哈!好时机。此时不"孝"更待何时?迅速洗漱完毕,先把爸妈的牙刷牙膏放入牙缸,毛巾也放在他们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朗读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成才之路》2013,(21):61-61
现在的家长一提起孩子,都说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漂亮的衣服,玩种类繁多的玩具,还不让干家务活……可是他们并不怎么懂事,不知道孝敬父母,学习也不刻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真正感受到做父母的艰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今年清明节假期,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特殊的作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但是,直以来,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有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学生就不会学习了,这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弊端.要想改变“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情况,就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我利用学案讲《植树问题》. 学案里我设计了两道题: 1.如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会出现几个间隔和几个点? 2.在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你认为一共可以植几棵树?(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你认为会出现几种情况?能把你设想的情况画下来吗?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创设情境:某同学订了一份报纸,每月26元,预订一年要交多少钱?教师先让学生口述算式,然后根据算式估计要花多少钱。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并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反馈交流。师: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我是把每个月  相似文献   

17.
教学九册38页“小数四则应用题”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们采用以下思路进行教学。教师出示下面三题,让学生解答: 1.红旗纸盒加工厂要加工一批纸盒,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加工750个,已经加工纸盒有多少个? 2.红旗纸盒加工厂要加工5700个纸盒,已经加工了3000个,还要加工多少个? 3.红旗纸盒加工厂还要加工2700个纸盒,要在三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笑     
《高中数理化》2008,(2):34-34
无题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无题老师问学生:“6乘9乘于多少?”“54.”  相似文献   

19.
笑话     
医生对他的病人很生气:“我肯定你喝太多了!告诉我,你每天喝多少酒?”“4瓶啤酒。”“我不是告诉过你只能喝两瓶吗?”“是啊,但是我的另一位医师也告诉我每天要喝两瓶啤酒。”  相似文献   

20.
韩雪 《家长》2013,(Z1):40-42
身为父母,切不可以自私之心,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用一种狭隘的观念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安排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训练。学生:老师,您好!我好郁闷。咨询师: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学生:说起来真让我伤心,去年十月我们要军训了,我妈妈就开始发愁说:"你一个人出去,我怎么舍得?谁给你挤牙膏、叠衣服、铺床?要不然,我到医院找熟人给你开个疾病证明你就不参加军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