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甄荣  聂敏慧 《家教指南》2004,(11):26-27
“新三件”风靡,买名牌升温,送礼物加码......中小学生高消费之风愈演愈烈。有识之士再次告诫家长———〔资料背景〕2004年8月30日是长沙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许多学生都添了“新三件”:手机、电子词典、MP3。“有空打手机”成了许多学生的口头禅。蔡锷北路一所小学某班六年级有72名学生,其中60%的学生有手机,有的还是带摄像头的。40%的学生有电子辞典。30%的学生有MP3。高消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地涌进了往日宁静的校园。校园高消费面面观吃:放肆买零食。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健康状况的考虑,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营养保健品。除了…  相似文献   

2.
育人于勤俭之中,既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凡是有识之士,无不以提倡节俭来教育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然而,今天却有一些中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名牌,讲究吃穿,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他们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甚至滋生了“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习惯,使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杨静 《广东教育》2003,(12):52-52
最近,一家媒体披露了当今中小学生令人咋舌的高消费现象:一个小学生送给班主任的“小礼物”,竟是一部带摄像头的三星手机;某小学一班47人中,有45人知道市内高档消费场所,熟稔高档场所消费规则的有40人;不少喜欢运动的中小学生,都穿2000多元一套的运动服,脚踏1000多元一双的运动鞋;每逢周末去蹦迪、泡吧等,成了很多中小学生的固定节目,大家轮流做东,且将之称为“社会实践”。中小学生是纯粹依赖家庭养活的群体,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伸手向父母要,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所以也就铺张浪费。中小学生高消费固然和社会上的享乐之风、拜金主义有某种…  相似文献   

4.
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在此我们仅谈后一种意义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6,(8):32-33
近日,湖北省试验幼儿园公安厅分园在该园60位5~6岁的幼儿和家长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问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您经常会问哪些问题?回收的问卷显示,1/3的家长最爱问“你吃了什么”、“你受欺负了吗”、“你学了什么”等3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闲时读书,看到一个关于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的故事。 两岁时,格伦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脱手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厨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牛奶汪洋。妈妈来到厨房里,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相反,她说:“罗伯特(格伦的昵称),你做了多棒的垃圾!我还从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一滩牛奶呢!我想,既然已经这  相似文献   

8.
女儿上小学时,常带回试卷或作业本叫家长签字。凭良心说.她学习挺认真。见是满分,我便利索签名并赞许说:“就要这样.对作业要求百分之百正确才行。”女儿似乎懂得我盼她成风的心情,常常向我炫耀:“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有时还会扭扭捏捏地提出要求“想要块香橡皮”或“想换个铅笔盒”。这小东西还真会抓时机。  相似文献   

9.
作者是宣传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离休后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自谦钻研的是“哄孩子”学问,学习“父母之道”。从本期始,我刊辟专栏将他关于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奉献给广大家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神色黯然地叹道:“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了,还不懂得关心人。”许多两鬓染霜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大,到头来却落得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的境地。无疑,人们应当谴责这些子女的自私行为。然而,谴责之余,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是诸  相似文献   

11.
穆紫 《家庭教育》2004,(2A):30-31
小夕是一位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时,他把同学一件心爱的玩具随手带回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发现了,问他玩具是哪里来的。小夕很诚实地告诉了妈妈玩具是同学的。妈妈马上严肃地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应该私自拿回家。  相似文献   

12.
13.
14.
说孩子     
有了孩子,谁都希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有出息。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一位父亲在信中控诉儿子对父母除了索取还是索取,从不体谅父母不说,为了多要钱物甚至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更有时下网上热炒的浙江某高校研究生嫌家穷欲解除父子关系,放狂言要踩死老父等让人心酸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17.
赵忠心   《山东教育》2006,(1):124-125
第一,只抓智育,忽视德育 有的父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家庭智育。他们只抓孩子的智商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却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德育和智育是儿童素质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杜春 《教师博览》2014,(12):38-38
与"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相反,在荷兰,对待孩子,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山东青州瓜子加工“大王”姜铁成说:“别看我对办教育这么大方,先后拿出了200多万元,可我对自己的孩子却很抠,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十分有限,就是吃饭有一粒米掉到桌子上,我也让她捡起来吃了。”相比之下,有些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却实在令人担忧。河南某个体户6岁的独生于自上学的第一天起,便雇请了两名佣人护送,就连孩子上厕所也得由佣人伺候;湖北某县一个乡长儿子还在福批中,就为其盖了栋漂亮的楼房;浙江某市一9岁的孩子,去年过年父母一次就给了他5000元“压岁钱”。时下,国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家长认为…  相似文献   

20.
据资料介绍 ,前不久 ,国家统计局下属的美兰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做了一项调查 ,这五个城市0—12岁孩子每月的消费总额要超过35亿元 ,平均每个孩子每月要花费672元。调查显示 :北京一个孩子一月要花764元 ,上海次之 ,为736元。而这些钱 ,60 %以上用在服装和食品上了。调查还显示 :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这些钱 ,其中近40 %是孩子自己以零花钱的形式花出去的。笔者看了这份调查资料 ,颇有感触。随即对一处农村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71名住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每月给一个孩子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