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全员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动向、新功能,校长理应是全员德育"的"领头雁",并积极推进人人都是德育管理员,人人都是德育受益者",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嬗变。要落实"全员德育",培养灵性德育,校长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传统美德为具体内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追求,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师是德育的关键,课堂是提升学生德育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担负起德育重任。课堂德育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明辨是非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德育原则,体现新课改精神,树立德育新理念,寻求德育新方法,探索德育新途径。一、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实践相结合首先,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要经过一定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每个教职工都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学生教育中,真正把德育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建造“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实现“以德立校”的教育宗旨。一、全员德育的内涵建立和完善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让全校的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学校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计划、德育管理、德育活动等信息应是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共同知晓、共同关注并认同的。全校的教职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一、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德育工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提出要让学生当家作主人,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改…  相似文献   

6.
正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校不断改进德育方法,创新德育模式,让学校所有教职工都参与德育,所有课堂都是德育课堂,所有活动都承载提升道德素养的功能。一、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者我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师德为范"的教育观,加强教师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每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主体,都参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每位  相似文献   

7.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服务劳动价值论、服务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德育活动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应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从中得到亲身的体验,把这种体验内化并升华为自我的道德准则。德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笔者曾经对高中毕业生作过一次调查:“你认为高中阶…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一种与传统被动式德育相对应的新的德育理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德育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为保证,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动因,以特定的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10.
论德育的启发式与德育实效金维才安徽师范大学德育实效就是德育目标的达成度,德育目标的实现直接体现在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上。因此,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德育影响是德育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求德育注重理性诱导,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各种观念发生人的碰撞、裂变,在这种情况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也受到很大影响。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德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德育又是一门科学,要讲求德育的方式方法、优化德育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 全面了解学生是增强德育 工作实效的前提 这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高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的内容上,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德育方法上,方法过于简单,陈旧呆板生硬的说教,缺乏吸引力。德育…  相似文献   

12.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3.
周燕 《上海教育》2015,(Z1):102-103
德育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发现自我的过程。德育活动是以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明理、践行,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目的的活动。在德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各所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声势浩大的活动,然而,德育活动的成效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却一直是个亟待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虽不能达到人人立德、立言、立功的境界,但“立德在先”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的根本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主线。基于这样的认识,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手段,构建德育体系,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单位、郑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保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 ,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 ,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 ,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  相似文献   

17.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文章提出了高校要实施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全程德育、从教师到后勤服务人员的全员德育、从学生学习环境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全面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肖建勇 《教师》2014,(28):18-19
发展性德育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主体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协调发展的德育。构建发展性德育为破解当前德育困境提供了一条新路,特别是对于薄弱高中学校来说,实施发展性德育对于提高育人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发展性德育充分考量了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因而更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