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节是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激发情感,披文入境;利用直观场景,促情入境;联系生活体验,悟出诗情;扣紧诗眼,感受诗魂。较为真切地感受到诗情从意境中走来。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诵读可以较好地解决古诗鉴赏繁难问题。诵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品味诗情的重要方式。诵读中,要初步感悟诗歌情感类型,了解诗歌格律。要注意从诗歌的音律气韵入手,因声求气,以把握诗情。要注意因声入境,于吟咏中,带动视觉等感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联想想象,直接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诗情画意指诗歌的内容大意、优美诗境及诗心诗情,朗读、诵读和吟咏是学习古诗词的三部曲。即朗读感知,读懂诗意;诵读品味,读出诗情;吟咏感悟,读透诗心。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意境优美、情感曲折,朗读、诵读和吟咏既可以还原朴素语言背后鲜活生动、诗情画意的场景,又可以在浅吟低唱中传达隽永的情感和优秀文化;践行以朗读通意入境、以诵读悟情传情、以吟咏表情达意的教学唤醒三部曲,达成明意、入境、悟情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诗篇中那浓浓的"诗情"是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重要特征,亦是诗词能打动读者的基础,诗词之美,美在深情。作为读者,只有被诗情"感动",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之美、诗词之美。因此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悟诗词中的情感之美,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中职语文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  相似文献   

7.
张洁 《教学随笔》2021,(1):102-103
古诗词给人诗情画意的享受,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时候也要围绕诗情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透过寥寥文字蕴含的深层情感,更可在点滴之间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诗画结合能让学生领悟作品情感基调,围绕诗眼体会诗情、结合意象感受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提升赏...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人学就是情学,诗歌尤然。若不知情,则不知人。不知人,则不知文。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总基于情,立于情,发于情,收于情,刚绕“情”字,由浅入深分步讲授,环环相扣,收到了较好效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因其时代的距离及创作上的散文化倾向,不少老师认为难教。下面就以此诗为例阐述一下我对中学诗歌教学的拙见。 一、进入角色,态势达情 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须潜心领会,把握诗情,酝酿情感,要任诗情来驱使自己,而不应有意去驾驭诗情。这样,诗情如冰。你自会冷峻;诗情如火,你自会热烈;诗情如春,你自会希望勃发;诗情如秋,你自会宁静舒美;如水便滔滔东流,潇洒自如;如山则千年耸立,伟岸庄严。走上讲台时,教师的步态、身姿、表情等态势语便自然与诗情协调,未成曲调而先’形”夺人,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以“交朋友”为线索,比较学习王之涣的两首写景诗;通过看图、想象等多种方式,感悟古诗句,理解古诗意,体会古诗情,了解写景诗的特点;初步受到古诗哲理、情感的熏陶,激发热爱古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内容丰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的时候,需要注重从诗性的角度来帮助学生鉴赏,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美读,飞扬诗情;补白,放大诗境;赏景,捕捉诗心。  相似文献   

11.
自《月出》始发至南朝,月景实可谓诗情之附庸。月亮在南朝文人的笔下独立出来,在谢灵运为首的山水诗人诗中,我们才看到了真正的山水之月。然而,此时月诗中月景诗情虽搭配合理,但并未圆融。直至初唐诗坛月诗中,月景诗情方才融为一体。中国的月亮文学在李白手中趋于成熟,他将内心情感融入月中,为我们捧出一轮至情之月。在此之后,月诗更是缤纷多彩、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很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意脉的贯通方式所构成的诗意结构,其诗歌的结构艺术主要有三种:渐进式、逆转式、总—分—总式。渐进式主要指诗情与诗意表达的渐次深入的递进过程;逆转式指诗情与诗意的表达呈现往复回环之势,后一句不是承接前句诗意而来,而是出现转折或逆着前句来写,使情意的表达在这种转折回环之中进一步深化;总—分—总式是指对一种状况进行总的述说,之后再具体分说,最后在结尾做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课应该充满着诗情、饱含着热情、飞扬着激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应注意把握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使语文阅读教学在多重对话中成为一个情感的体悟过程。  相似文献   

14.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和谐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和心性的陶冶。因此,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鸣的绿洲;应是课堂与生活的水乳交融:应是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应是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正>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的写作方式,是非常灵活的一种记叙类文学体裁。在文章中,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细致深入的描写,寄托着作者的情结,以其形散神不散的方式借助精美的语言、考究的辞藻、巧妙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作为文章主线贯穿全文,给人以诗一般的意境感受。初中语文课本中散文占有重要比例,旨在让学生感受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一、泛读、精读齐并进,深入体验散文的情感文章需要读才能增加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散文  相似文献   

16.
吕贺 《西藏教育》2020,(4):25-28
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勤读诗、勤背诗、勤赛诗;指导和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观察自然和习作中灵活运用诗词;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中的情感、智慧和灵魂的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时时漾起"诗情"。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一门展现美的学科,文本体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诗情,体验画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高雅的审美情趣。本文从用音乐烘托诗情、多媒体再现画意、在诗情画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新诗创作从语言运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践行新课标理念,教学可按照“四步法”进行:情感立意,确立诗歌的主心骨;优化内容,择取抒情的着眼点;推敲形式,调整审美的艺术感;个性润色,雕琢细节的雅致化。根据文体特征,新诗写作要回归诗歌本身,体现其特有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音韵之美。教师可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搭建诗歌创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诗心、诗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常将对生活、理想、爱情的向往寄托于“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中,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是这样充满浪漫情调和真挚情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意象、内容、写作手法等为切入点,从品读诗情、解析诗意等角度,能品鉴到林徽因作品的浪漫与深沉、诗情与诗意。  相似文献   

20.
现行小语教材所选的几十首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古诗须根据诗体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诗境与诗情的联系,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理解诗意,感受诗境,领悟诗情,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的训练、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一、介绍背景,拓展诗境,体会诗情小语教材中的古诗,或写景,或叙事,每首诗所叙述的内容都是以一定的背景为基础的,它是作者情感表达和读者情感体会的基础。尤其是有些借事抒情诗,离开了特定背景,则难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此,可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