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文《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主要谈了如何从“看戏”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按在中国历史这台大戏中,最富变化与性情者,无疑是“演员”。如果不明个人与人群,不明家庭与家族,不明民族与民族群,也就不能明历史。所谓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人演出的历史;我们出于主观所研究的“历史”,当然主要就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历史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事实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历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在历史思维指导下,以史为鉴,学好历史这本"教科书";以史求是,探究历史文化发展规律;以史铸魂,秉持传统核心价值观:这是维护民族精神威严、重塑华夏儿女民族风骨的致思理路。基于历史思维的民族精神弘扬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情感纽带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乃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之一,它既可唤醒国人的民族荣誉与民族记忆,又可强化其民族共识与民族身份,还可激扬其民族责任与民族使命.值得警惕的是,日趋弱化与僵化的历史教育,非但无法为民族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反而可能阻滞其发展,故需彻底反思我国的历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对民族历史化的认同,因此,历史化认同是民族精神的承接面,否则民族精神因缺乏民族特质的整合,而泛化成人类共有的优点,无由彰显“民族”的精神。实际上,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之处;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就会因为缺少民族的历史化认同这个基本承接面而难有实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没有一个民族不是借助外来民族文化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前进的。族内交往与族际的整合涵盖了民族交往的全部领域,而民族交往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因此,考察民族交往(特别是族际交往)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世界历史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7.
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民族音乐学自传入中国大陆以来,主要强调一种共时性研究,而很少注意对研究对象历史的考察。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引入历史研究的观念,将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获得一种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院校需要以文化、特色、创新为重要支点,在把握现实的同时,注重传统,挖掘历史内涵,实现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衔接。民族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历史发展过程,文化内涵的积淀、特色战略的打造、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历史的传承和累积。  相似文献   

10.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它是在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学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研究内容很广泛,新疆民族历史的地理是中国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开展此项研究不仅有学科价值,而且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以辨证做为指导原则,可适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斯本格勒是二十世纪初欧洲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影响巨大的历史理论虽有深刻揭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积极意义,但也表现出全盘否定资本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成为近代以来德国学术思想界代表消极和反动方面的主要人物之一,这对二十世纪上半期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并由此使德国民族陷入独裁和战争的巨大历史悲剧,在思想和理论上有着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这个问题的讲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而全面地分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民族关系认知。  相似文献   

14.
郑燕妮 《学子》2014,(7):92
民族历史教育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延边州朝鲜族高中的民族教育比较倾向于重视民族语言文字教育,而忽视民族历史教育,致使朝鲜族高中生严重缺乏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延边州朝鲜族高中民族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讲不好,学生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形成错误概念,甚至产生不满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历史的范畴”是马列主义民族观的基石,由此推导出五方面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当前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要善于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结合现实的生活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氛围来合力强化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问题及其相关的区域问题是高校历史教学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历史知识传播与研究的高校教师,如何看待错综复杂的历史中的民族问题,秉持何种原则和方法进行相关教学、研究,对于历史学科发展及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我们在具体历史教学与研究中的经验和思考,本文将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民族与区域问题联系一起,通过对历史上不同视角及政治立场下的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期以增进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遗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纵向上追根朝鲜族民族文化溯源,从朝鲜族民族文化底蕴的深层次来解读历史,笔者结合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就朝鲜族民族历史文化问题也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违背这种普遍规律.但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和预成论,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不是可以到处生搬硬套的僵死公式.历史规律不是先于或外在于活生生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神秘之物,而是在人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由于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能动选择的广阔空间,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不等同于各民族的特殊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