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有精度教学"的历史;从孔子对"各因其才、因材施教"的提出,到赫尔巴特对"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观念、统觉等思想论证教学过程"的明确,再到杜威、维果茨基对"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及"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强调等,均是教育家们向着"有精度教学"坚持研究和不懈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常常给学生以死板和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触摸到鲜活的历史,感悟历史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知识生活化与历史教学形式生活化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从强调"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变化,折射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升华与突破。以"教学立意"领航历史教学,正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提炼、概括,形成能够统揽、引航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缺失应有的"维度""温度"和"高度",历史教学中"‘人’的缺席"现象比较普遍,而此类研究及实践,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实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备考教学轻思想引领、重统一答案轻思维训练、重知识重组轻价值  相似文献   

4.
例谈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引发他们与之"对话"的欲望和冲动,从而实现"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应该从目标制订、教材重组、回归生活等方面来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使历史不再变得乏味,让学生的思辨经历从昨天到今天、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不仅把课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通过思索和对比领悟"以史为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纲要"课立体式教学,就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从教学主体到学习主体都实现立体化革新。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推进"纲要"课立体式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做到"四个结合"。三维目标是:情感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四个结合是:纪传体叙事与编年体叙事相结合;叙事模块化与叙事连续性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并非孤立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教学设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演变阶段.从农业社会"经验性"的教学设计观,到工业社会"结构性"的教学设计观,再到后工业社会"建构性"的教学设计观,社会变迁的历史在教育教学中折射出的正是教学设计变化的光谱.  相似文献   

7.
"以史为鉴"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价值。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源于历史认识,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本文从学生的认知维度研制高中生历史认识能力层级标准,并据此对2019年天津市历史学科普通高中应届高考考生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考生所达到的学习水平。透过考生作答状况反思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反思历史教学理念,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与能力立意的转变"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深入,历史教学已经从研究如何"启发"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发展到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历史".历史教育关注的焦点也已经从单纯地研究"教"法.发展到更广泛地研究"学"法.本文是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初探,旨在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多媒体撂究性教学的方式、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戴世锋老师的接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突破了"冲击与反应"的观念束缚,以"碰撞与转型"为教学主题,在任务驱动下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打造有"魂"(主题)、有"味"(历史味道)、有"人"(历史中的人、课堂中的人、未来的人)和有"思"(思维碰撞)的历史优质生态课。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说,就是要从教师"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来,即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正>从强调"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变化,折射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升华与突破。以"教学立意"领航历史教学,正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提炼、概括,形成能够统揽、引航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缺失应有的"维度""温度"和"高度",历史教学中"‘人'的缺席"现象比较普遍,而此类研究及实践,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实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备考教学轻思想引领、重统一答案轻思维训练、重知识重组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过程是"历史基础知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思考评价"三个目标的达成。"历史基础知识"就是基本史实,"历史现象分析"就是史实因果发展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历史思考评价"就是史实本质、以及历史意义和自我感悟。总而言之,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能分析其前因后果及发展,从中获得历史经验,并指导运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这里面就涉及到三个教学指向:"知识、能力、思想情意",这是历史教学中要达成的三个终极目标,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之,将其融入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适度在课堂外拓展"。由上得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如何准确、快速、有效的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思想情意"三个目标,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涉及到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教师当思之,学生当学之。本文从几个简单的教学案例引发,融合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老师和专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记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且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记忆与理解、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记忆、理解、应用"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应当充分融入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有效提高素质教育与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课程与教学概念的演化及两者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虽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化。课程的内涵由"学程"走向"教程",之后又走向"学程"。教学由重"学"到重"教",现又发展到"教"与"学"并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教学包含课程的大教学观、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5.
杨枫 《教学月刊》2016,(Z1):34-38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积极倡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记忆型教学文化"到"思维型教学文化"的转变。为达成这一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重要途径。当批判性思维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时,历史教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是社会对历史教育的一个共同疑惑。汪瀛老师以株洲市四中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导学案、多媒体等为载体,设计出多个富有思辨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对这一疑惑的解答。他诠释了自己与许多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终极追求:"反思历史,关注现实",即"用历史智慧启迪现实思考"。汪老师说:"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但教师的教学追求投射到现实教学中又是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11日到12日,在历史教育四大期刊支持下,由江苏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和吴江高级中学主办的江苏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与浙江省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跨区域合作教研活动——"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论坛在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举行。《历史教学问题》主编王斯德和副主编李月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历史教学》主编杨莲霞、《中学历史教学》主编王继平,  相似文献   

18.
当多元化教学法融合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时,这既能有效地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趣味,还能最大限度地使初中历史教学摆脱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有鉴于此,本文从积极运用故事教学法、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学法、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就"多元化教学法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这一话题进行如下漫谈,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升历史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实效性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李树全 《历史教学问题》2015,(3):127-129,17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师们普遍接受了"用教材教"的观念,教师能够依托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历史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多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突破了长期以来教科书对教师的禁锢,也打破了教材至上的传统观念,将历史教师从封闭、盲从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历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到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历史教学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20.
马朋 《学苑教育》2019,(12):23-2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历史史料的充分展示和利用,打破单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实质。这既是"教学合一"思想的践行,也实现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