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要有一个"美"的课堂,要让"美"充满美术课堂的每个角落。美术教师要营造美的课堂环境、创设美的课堂情境、使用美的教学素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美的心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是"美"的艺术,教师要关注"美",渗透"美",引导学生感知"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把幼儿美术创作定位于"生活教育"视野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探究美,而且利于他们基于现实生活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本文秉承"生活教育"理念,着重指出幼儿美术创作主题要衔接生活、创作环境要借助生活、创作材料要取自生活、创作评价要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支"活"画笔。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的绘画手段、绘画技法以及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美术之"美",并提出了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绘画技法,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藏书票。通过藏书票的创作,萌发学生创意、激发学生创想、导引学生创行。可以引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手绘",可以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木刻",可以引导学生有虚有实地"设计"。通过藏书票的创作,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学习要让学生回归传统,用"写"的方式,做美术阅读笔记,这对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有重要意义,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美术教学方法。教师应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最佳的美术阅读"写"的方法,要体现自主探究的深度及广度,既要在具体作品中纵向剖析解读,也要在美术理论内容上有所涉猎,为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初衷。这里的"美"主要是指美育,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种重要类型,上好美术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策略,进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了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术活动是一种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成为幼儿的"第二种语言"。为了鼓励和促进儿童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创建美术活动的"三室三坊",搭建自主创作的专门平台;探索"混龄互动"式美术活动方式,探寻玩、美、术的融合默契;提升教师的"观察"与"解读"能力,积淀混龄活动的指导策略;创新"个体适宜性"的评价方式,助力幼儿的创作反思。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凡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美术作品,能激发人们热爱生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凡疏离以“人”为本的,极度丑化人,狂怪病态,危害人们审美的,是不美的美术,是丑术。不美的美术严重损害了人类知识健康、审美健康,误导了人们的认识。美术美术,不搞真善美,尽搞假恶丑,那还叫什么美术?真善美当立,恶之花当败。时代呼唤表达真理、讲究道德伦理、弘扬时代精神的关术。  相似文献   

10.
秦秋萍 《家教世界》2013,(7X):165-166
我国对中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具备高尚品德的合格毕业生。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仅具有一双"巧手"、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一颗"慧心"。让他们在纷扰繁杂的客观现实中,去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成为一名具有审美素质和创造型的美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徐建君 《广西教育》2014,(46):122-123
美术鉴赏是高中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教师呈现美、传递美、剖析美的教学媒介,是学生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从掌握方法、要素融入、自由个性着手,帮助学生打好欣赏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式的美术教学不仅在教材上取之于生活,而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A4):161-162
"结构化"教学理论运用与中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学结构逻辑化、思维化、知识化,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具有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去重建知识体系并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师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方向。将爱心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之"泉",是美术课堂中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源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在教学中倾注爱、在欣赏中彰显爱和在创作中升华爱"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爱心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玲 《广西教育》2013,(29):86-86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个流光溢彩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民间美术这一独特资源开展教学呢?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一、四步推进,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是一种艺术样式,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必须以"美"为中心,体现审美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推进步骤,其中,还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艺术基础。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动态开放的"四步"教学模式。所谓"四步",即:"感受美—掌握美—创造美—评价美"这四个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四个环节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的全面参与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6.
美术融合教育模式下"美"的教育是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一致。给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我校为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8.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传递着刘海粟大师——闳约深美、传承创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立美于术,涂抹纯真底色;润爱于心,挥墨七彩童年"为办园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开启了刘美幼以"拙趣"为课程特质的游戏化探究之旅。本文阐述"拙趣"课程背景、实施途径、成效三方面,对此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程、评价、学习的一部分,是美术课程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减负不减质,提效更增质”的效果?美术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创意性、开放性、情境化,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科特有的以美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20.
美术,即"美的艺术"。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美术教学的中心任务。文章首先简单论述初中美术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情境创设、多媒体的使用、问题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等几个方面,论述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几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